-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移动互联网下的应用总结分析
2. 互动百科 互动百科是全球最大中文百科网站,创建于2005年7月18日截止到2011年9月, 用户399,566万词条,57.3亿文字,600万张图片。 一.移动互联网的基本特征——无所不在 移动互联网的意义 移动互联网的英文为Mobile Internet, 缩写为MI。 《移动互联网技术发展白皮书》给出: 狭义移动互联网: 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通过通信网络接入网络。 PDA是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的缩写,字面意义就是“个人数字助理”。 广义移动互联网: 用户能够通过手机,PDA或其他手持终端以无线的方式通过各种网络(W-LAN,WiMAX,GPRS,CDMA等)接入互联网(因特网)”。 我的理解更广义: 移动+无线+触控+因特网+续航力 =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态势 据国际电联(ITU)公布的数据: 2010年, 全球移动通信用户总数为54.2亿。 全球互联网用户总数为20.8亿人, 全球桌面互联网用户数为12.15亿人, 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为8.65亿人。 桌面互联网的英文为Desktop Internet。 按移动互联网用户数依次排列(6.11): 中国有3.03亿人, 美国为1.15亿人, 日本计0.86亿人, 欧洲占0.71亿人, 俄罗斯是0.24亿, 印度只有0.12亿人。 ITU预计,到2015年全球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人数将超过桌面互联网。 3?.移动互联终端 (1) 移动互联终端的含义 移动互联终端的英文为 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 Smart Terminal in Mobile Internet Internet based mobile terminal Mobile internet Device Terminal 最早于2008年由Intel提出MID概念,全球首款MID是intel与aigo共同推出的新一代口袋电脑。 其核心的设计思路是将移动多媒体与互联网无缝联结。 所有符合MID标准的产品将不带有键盘,仍通过触摸式屏幕实现多媒体应用。 广义上,MID是未来超移动互联电脑的代表,即屏幕尺寸在10寸(含10寸)以下,续航能力强的小型PC,都可以归类为移动互联终端。 在2008年IDF大会上, 英特尔推出,Mobile Internet Device,移动互联设备,一种新概念迷你笔记本电脑。 (2) 移动互联终端将取代个人电脑 移动互联毫无疑问是我们现在能够见证的计算机领域的最大革命。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终端现在已经逐步取代个人电脑,成为我们最“个人化”的电脑。 而个人电脑则将成为“工作站”,用于专业化、高密集化的计算,如制作电影或图像处理等。 (3) 移动互联终端体验厅 2011年5月1日开业 4.无所不在 无所不在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计算机文化的基本特征。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 无所不在的感知——物联网 (2) 无所不在的计算——云计算 (3) 无所不在的知识——维基百 (4) 无所不在的阅读——移动互联终端 5. 泛在缘来 美国施乐公司 Mark Weiser博士 于1988年 首次提出 ubiquitous computing 的观念。 5. UNS——泛在网络社会 U强调的就是人们可以 在任何时间(anytime)、 任何地点(anywhere)、 任何人(anyone)、 任何物(anything) 顺畅地进行信息处理和相互沟通。实现信息与人类社会的经济、文化、生产、生活全面对接。呈现泛在的特征。 泛在特征,是指以高新信息科技为基础,人们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何时、何地、何人、何物都可以进行交流、沟通的社会。 基于信息无所不在的理念,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更有前瞻性的未来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ubiquitous network society,简称UNS),或称泛在网络社会。 无所不在的网络社会将是由智能网络、最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其他领先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构建而成的经济技术文明社会形态。 二.云计算——无所不在的计算 借鉴于电子云的云计算 计算机专家如是说: 电子云有以下特性,概然性、弥漫性等等,云计算可能的确是来自电子云的概念。 云计算这个名词可能是借用了量子物理中的“电子云”(Electron Cloud),强调说明计算的弥漫性、无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会性特征。 比希利亚第一块云——40台PC机组成 2006年,在总裁施密特很支持下,Google工程师克里斯托夫·比希利亚(Christophe Bis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高考物理(四川卷).doc
- 粤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教材习题解答.pdf
- 专题14 世界区域地理-备战2023年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优质课件.pptx VIP
- 电路分析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 ch9电路的频率响应.ppt
- 从优秀走向卓越——高中阶段的优生培养策略课件高中尖子生培养主题班会.pptx VIP
- 北京市清华大学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含解析.doc
- 电路分析基础 教学课件 作者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 ch8三相电路.ppt
- 自注意力机制.pptx VIP
- PGT-25-PLUS-燃气轮机结构介绍-图文.ppt.pptx
- 电路分析基础 史健芳 陈惠英 李凤莲 等 ch7 5-7新.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