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docVIP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doc

  可吸收、解剖型颈椎椎间融合器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论文 .freelical design fusion cage(ADFC)implanta-tion,and analyze its characteristics,indications and plications.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y-elopathy plantation of ADFC.All patients onths(11-18months).Results The eighteen patients all achieved bony fusion found to have excellent oute(based on Odom′s criteria),one found to have good oute;and no plications encountered.Conclusion ADFC can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physiological cervical lordosis and the disk space height,can provide initial and intermedia stability to achieve bony fusion,and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subsidence and stabilize the fusion segment.Easy assessment of fusion is its another characteristic. Key aterial;cervical fusion cage 钛合金颈椎椎间融合器(cervical fusion cage,CFC)具有实现术后即刻稳定,撑开和维持椎间隙高度,促进融合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与之有关的并发症值得关注,如:融合器的下沉导致椎间隙塌陷、融合器脱位、不融合导致的颈椎不稳等。再者,颈椎前路的金属内植物存在移位、疲劳、应力遮挡及干扰成像等问题[1] ;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能避免这些不利因素,能透X线,不产生伪影且当椎体间融合后能吸收的新型内植物[2] 。基于此,我们采用可吸收高分子材料―――聚-DL-乳酸(poly-DL-lactic acid,PDLLA,由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研究所提供)研制成可吸收颈椎椎间融合器(absorbable design fusion cage,ADFC)并应用于临床。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1年8月―2002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减压ADFC植入术,其中男性15例,女性3例,年龄56~67岁(平均54.5岁),病程19~36个月,平均25.4个月。ADFC批准号:食药监械临(2003)3号。 1.2 手术器械 Caspar撑开器、角度刮匙、ADFC试模及锤骨器。 1.3 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 仰卧位,颈后垫小沙袋,保持颈部轻度后伸。颈丛神经阻滞,右侧颈前横切口。椎体暴露后,C臂X线透视定位;Caspar撑开器撑开椎间隙,以尖刀切除病变纤维环的前部,然后以髓核钳去除髓核组织,角度刮匙刮除骨赘,彻底止血。取自体髂骨植入ADFC内,用锤骨器压实后,植入椎间隙,术后颅骨牵引,7天后改硬围领固定,下床活动。 1.4 影像学评价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颈椎正、侧位片,末次随访时加摄屈伸侧位片。判断融合的标准为以下3个方面[2] :①屈伸侧位片上,棘突间无运动;②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无透亮带;③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连续的骨小梁、骨桥形成。屈伸侧位片上棘突间存在运动,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有透亮带、植骨块和椎体终板间无连续的骨桥形成均视为假关节形成。前凸的测量:颈椎侧位片上,在头侧椎体的上终板作一直线,同样在尾侧椎体下终板作一直线,对两条直线各作一垂直线,两条直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后凸为“+”,前凸为“-”。椎体、椎间隙高度的测量:在侧位片上测量头侧椎体的上终板的中点与尾侧椎体下终板的中点间的距离。 1.5 临床疗效评价 参照Odom的标准[3] 。优良:无颈椎病的不适症状,能从事日常工作;良好:颈椎病的不适症状间歇发作,但对日常工作无明显影响;满意:主观症状改善,但日常活动受限制;差:症状无改善或比术前更严重。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ˉ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椎体间融合率 18例患者末次随访时均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为100%。患者的X线表现为:屈伸侧位片上,棘突间无运动;植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