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培训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 第三节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 心理卫生是探讨人类维护和保持心理 健康的心理学原则和方法。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能够保持安定、乐观并充满活力,能够保障高度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去适应各种外部环境的那种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心理健康是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 适应力和工作效率的保证。 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三、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能正视现实和自我 (二)智力正常 (三)人际关系和谐 (四)情绪健康 (五)意志健全 (六)行为反应适度 (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第二节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障碍 一、 心理障碍的含义 二、 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三、 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心理障碍的含义 心理障碍主要是指认识、情感、意志、人格特征等偏离正常人的心理异常现象。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类: (一) 严重的心理异常。 (二) 轻度的心理异常。 (三) 心身障碍。 (四)大脑疾患及机体缺陷所致的心理异常。 (五) 特殊情况下的心理异常。 二、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一)轻微脑功能失调 (二)人格障碍 1.偏执型人格。 2.分裂性人格。 3.强迫型人格。 4.依赖型人格。 6.反社会型人格。 (三)人际交往障碍 1. 害羞 2. 孤僻 3. 干涉癖 3. 强迫癖 (四)性心理障碍 青少年学生由于性机能的成熟以及性意识的觉醒,由于有的青少年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心理发展又相对不成熟,加上对性的好奇和神秘感,在不良社会环境影响下,就容易过分追求性刺激,造成性过敏,产生性心理障碍。 (五)神经官能症 神经衰弱。 神经性抑郁。 恐怖症。 强迫症。 癔病。 三、青少年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社会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学生自身的因素 第三节 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维护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障碍 二、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对已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疏导和矫治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心理障碍 (一)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卫生原则,掌握心理保健的方法 1.树立悦纳自己的态度。 2.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3.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4.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注意用脑卫生。 (二)讲究教学中的心理卫生 1.教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 2.帮助学生确立适当的抱负水平。 3.创造和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4.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三)开设心理辅导课,对学生进 行心理辅导 1.自我意识辅导。 2.学习辅导。 3.社交辅导。 4.性心理辅导。 5.生活辅导。 6.危机辅导。 二、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对已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疏导和矫治 (一)提供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递方式,在心理方面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疏导和教育的过程。 (二)进行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释、疏泄、保证、暗示等)减轻和消除患者致病性心理因素和因此而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 1.行为疗法: 包括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条件操作法:又称奖励强化法,即当患者出现所期望的心理行为时,马上给以鼓励,以增强适应性行为。 2.精神分析法: 来源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疾病的原因往往来自童年的经历,潜意识内的冲突,通过分析技术(自由联想、释梦、移情、疏导等)使潜意识里的冲突上升至意识中,一旦病人领悟这些冲突,疾病就可消退。 3.认识重建疗法: 强调认识过程对情绪、行为的影响,认为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和适应不良行为的原因是异常的思维方式。通过挖掘病人的异常思维方式,进行分析,指出不合理、不现实的一面,代之以合理的思维方式,即可达到改变情绪与行为的目的。 4.森田疗法: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性神经失调等心身疾病。着眼点在于陶冶疑病素质,打破精神交互作用的恶性循环状态。对某些神经症及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患者,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逐渐消除对病症的臆断和误解,症状就能随之得到减轻以至完全消除。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