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德利钢琴品牌的起源与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摩德利钢琴( MOUTRIE PIANO) 起源: MOUTRIE钢琴品牌起源于英格兰,1856年作为COLLARD钢琴公司的品牌畅销英格兰。1870 年(有的书中称是 1875 年),英商见钢琴销路较好,便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家钢琴销售公司名为MOUTRIE上海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等乐器。工厂建在闸北的宝山路,毗连上海商务印书馆,工厂的注册地却在南京路 3 号。在1890年, 为了满足越来越多在远东地区的英国侨民要求。MOUTRIE钢琴创始人WILLIAM.MOUTRIE(威廉·摩德利)将MOUTRIE钢琴生产基地搬迁到中国的钢琴工厂,进行生产加工。 产生背景 钢琴成为商品,与洋教堂、西洋学堂开办并设立了音乐课,西方音乐,特别是钢琴音乐传入中国不无关系。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英商WILLIAM.MOUTRIE(威廉·摩德利)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家MOUTRIE钢琴商行,经销从英国输入的整装钢琴。这时的MOUTRIE钢琴结构已经定型,音质优美柔和、洪亮、又能独自一人可同时奏出主音旋律及丰富的和声。 可见MOUTRIE琴行,在当时上海的身价与地位。一直到 1923 年左右,钢琴销售日益兴旺,生产逐步扩展,宝山路厂区已经不能满足扩大生产,于是在杨浦榆林地区建造了新的厂房。还有一种说法,宝山地区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MOUTRIE这才搬到当时还比较冷落的杨浦榆林地区。也有一种说法说这是“租界辟路”,英国人为了扩大租界,把一些英国人开的工厂搬出英租界,以期扩大租界的地盘。 发展过程 有关MOUTRIE钢琴商行前期情况,在上海档案馆《字林西报》可以看到关于MOUTRIE钢琴商行的片言只语。(《字林西报》创刊于1864 年,为英文报纸,主要刊载上海和全国各大城市商行等主要管理者的信息。)如照片所示,有几点是可以确定的。第一、MOUTRIE琴行已经搬迁到杨浦榆林地区,但注册地仍在南京路 3 号。第二、当时的名称叫MOUTRIE上海有限公司,专业制造和销售钢琴、风琴等乐器。第三、有比较完整的董事会成员,有董事会主席、董事兼总经理、有助理总经理等。董事会主席有皮尔斯、伊斯曼、苔丝黛尔三人组成;董事兼总经理:佩恩。也有工厂的负责人员的组合,机构规模非常完整和庞大。第四、MOUTRIE琴行除少数董事局人员在南京路 3 号办公外,其余人员均住在杨浦榆林厂区。为了满足董事会和工厂负责人的生活与办公需要,特地在厂区建造了一幢英国式的“哥特”建筑风格的小洋房。这座小洋房仍保留至今,但已经有点破落了。建造在榆林地区惠民路上的MOUTRIE琴行据说当时花了整整二十八万银元,这笔钱在当时可是一笔想当巨大的资金。 1923 年的MOUTRIE钢琴正处中兴时期,一统钢琴制造业而呈霸主地位。MOUTRIE琴行霸主气焰一直延续到 1937 年日寇进占上海,英、美在上海的经济利益受到了限制。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英与日开战,MOUTRIE琴行也正式关闭。MOUTRIE琴行的历史虽然只有七十余年的历史,但MOUTRIE的名字与中国钢琴制造业的起源与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可以说,中国的钢琴制造业的发展史源于MOUTRIE,起于上海。 纽约时报的报道: 下面篇关于威廉·摩德利出现在《纽约时报》1898年10月2日 His Majesty the Emperor of China, it appears, recently approached European civilization so far as to have his piano cleaned and tuned. Mr. Moutrie, an English musician, who attended Peking for the purpose, reports that the keys were filthy and had various Chinese hieroglyphics stamped on them, while the instrument had not been tuned for years. With very little trouble the tone was restored and the keys cleaned. This latter action, however, was against all Chinese taste, and the Emperor sent back word that the characters were to be immediately replaced, while the opinion was expressed that there was not the slightest necessity for

文档评论(0)

KWZoJLfpj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