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锐角三角函数设计

6.1锐角三角函数⑴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三角函数的概念,理解正弦、余弦、正切的概念; 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之中,锐角三角函数与两边之比的对应关系; 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并会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2.过程与方法: ⑴ 通过经历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 ⑵ 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体验数学的生活化经历; ⑵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勇于发现,合作交流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难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形成.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设疑 通过创设“生活中测量塔的高度、山坡上修建的扬水站需要的水管 ”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能否求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设计意图: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合作探究,引出新知 1.实践:已知一个45°的∠A,在角的一边上任意取一点B,作BC⊥AC于点C.量出BC,AB的长度(精确到1毫米).计算的值(结果保留2个有效数字),并将所得的结果与你同伴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直观感知比值非常接近,大小和点B的位置无关,并由此猜想比值是个定值。在活动的过程中,教给学生探究的常用方法:观察、测量、比较、归纳、猜想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让他们经历了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验证:对于给定一锐角α,比值是一定值. = 1 \* GB3 ①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说明“对于每一个确定的锐角α,在角的一边上任取一点B,作BC⊥AC于点C,比值,,,,都是一个确定的值,与点B在角的边上的位置无关”. , , , , = 2 \* GB3 ② 出示几何画板,演示对应于不同大小的角度,总有相应的比值,让学生直观感知比值与角度的对应. 设计意图: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的性质,验证第一环节的猜想是正确的,即:当角度确定时,比值是个定值.同时利用几何画板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对应于每一个不同的角度, 都会有一个确定的值.至此,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已是呼之欲出.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当锐角α确定时,,的比值也是定值,并说明理由. αBB1ACC1设计意图: 先给出比值 α B B1 A C C1 4.新知应用、变式1、变式2是对新知的应用,题目的设计具有阶梯性。便于学生掌握新知,为本节课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5.教师引导学生说出锐角α与,,是一种函数关系. 设计意图: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锐角o与, , , 之间的关系,强调在变化的过程中,两个变量的变化特点是 “O确定,(或或)也跟着确定,揭示这个变化特点正是函数的本质特征,三角函数的概念的形成水到渠成. 6 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及表示 = 1 \* GB3 ① 教师讲授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以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与正切函数的定义与表示与读法 = 2 \* GB3 ② 教师说明三角函数表示中的几个注意点 = 3 \* GB3 ③ 组织学生讨论锐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取值范围 = 4 \* GB3 ④ 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锐角的三个三角函数 设计意图: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表示、读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相对于前面已经学习的几种函数,三角函数的名称与表示对学生而言是个难点,因此,应细致教学,其中 = 1 \* GB3 ①、 = 2 \* GB3 ②正是为此设置.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表示形式,从而将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关系通过三角函数得到确立,为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作铺垫. 7、练习 (巩固概念) ABC A B C 1. 如图,在Rt△ABC中,∠C=Rt∠,AB=5,BC=3. ⑴ 求∠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⑵ 求∠B的正弦,余弦和正切. 问:观察⑴⑵中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在课本例1之外增加第(2)问,并引导学生观察结果,找出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是结合了课本中课堂练习2.作这样的改编可以使课堂结构更为紧凑,学习思路也更顺畅. 2.解决引例中的求塔高问题. 设计意图:首尾呼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并明确直角三角形中求边或角又有了新方法:利用锐角的三角函数. (四)、 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通过我们这一节课的探索与学习,你一定有好多的收获,你能把这些知识点加以收集与总结吗? (五)、 思维放飞 设计意图:设置选做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课件采用问题引入法,从教材探究性问题比萨斜塔的倾斜度入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mhk808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