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夏史与夏文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夏史与夏文化

自东汉末以来的中国史,常常分南北,或者是政治的分裂,或者由于北方为外族所统制。但这个现象不能倒安在古代史上。到东汉,长江流域才大发达。到孙吴时,长江流域才有独立的大政治组织。在三代时及三代以前,政治的演进,由部落到帝国,是以河、济、淮流域为地盘的。在这片大地中,地理的形势只有东西之分,并无南北之限。历史凭借地理而生,这两千年的对峙,是东西而不是南北。现在以考察古地理为研究古史的一个道路,似足以证明三代及近于三代之前期,大体上有东西不同的两个系统。这两个系统,因对峙而生争斗,因争斗而起混合,因混合而文化进展。夷与商属于东系,夏与周属于西系。 《左传·昭公四年》:“四岳、三涂、陽城、大室、荊山、中南,九州之險也,是不一姓。” 这就是最初的“九州”,即作为天下之中的“中国”,区别于周边地区的四裔、四夷。是当时中国境内政治、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凭借着强大的实力,确立了中央王朝的权威。 少康中兴 昔有過澆殺斟灌以伐斟鄩,滅夏後相,後緍方娠,逃出自竇,歸于有仍,生少康焉。為仍牧正,惎澆能戒之。澆使椒求之,逃奔有虞,為之庖正,以除其害。虞思於是妻之以二姚,而邑諸綸,有田一成,有眾一旅。能布其德,而兆其謀,以收夏眾,撫其官職;使女艾諜澆,使季杼誘豷。遂滅過、戈,復禹之績,祀夏配天,不失舊物。 (《左传·哀公元年》) 夷夏关系:对于四夷尤其是对东夷的经营,是夏王朝得以稳定、强盛的基础。 少康即位,方夷来宾。(《竹书纪年》) 帝少康崩,子帝杼立。(《史记· 夏本纪》) 柏杼子征于东海,及三寿,得一狐九尾。 (《竹书纪年》) 杼能帅禹者也,故夏后氏报焉。(《国语· 鲁语》) 后芬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竹书纪年》) 后芒即位,元年,以玄珪宾于河,东狩于海,获大鱼。 (《竹书纪年》) 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 (《竹书纪年》) 自少康以后,世服王化,遂宾于王门,献其乐舞。(《后汉书· 东夷传》)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後。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史记·夏本纪》) 孔甲乱夏,四世而陨。(《国语· 鲁语》)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 (《史记·夏本纪》) 昔夏桀伐有施,有施氏以妹喜女焉。 (《国语· 晋语一》) 夏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 (《左传· 昭公四年》) 桀克有缗以丧其国。 (《左传· 昭公十一年》) 昔伊洛竭而夏亡。 (《国语· 周语上》) 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自归于商。(《吕氏春秋·先识览第四》) 楼兰古城复原图 平遥古城 西安古城墙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 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归藏· 启筮》:滔滔洪水,无所止极。伯鲧乃以息石息壤以填洪水。 鲧死三岁不腐,剖之以吴刀,化为黄龙也。 鲧殛死,三年不腐,副之以吴刀,是用出禹。 《楚辞· 天问》:鸱龟曳衔,鲧何听焉?顺欲成功,帝何刑焉?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 先夏世系 《国语·鲁语》: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 《史记· 夏本纪》: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汉书· 律历志》:颛顼五代而生鲧。 《帝王世纪》:鲧,帝颛顼之子,字熙。 三代王族皆出自五帝 鲧 《国语·周语》:有崇伯鲧。 崇即嵩,指嵩山。崇伯意即活动在嵩山一带的夏族的首领。 在先夏世系中,只有鲧被称为崇伯,活动地域与后来夏王朝的中心区域重合,说明鲧是夏族的重要祖先,而且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的祖先,同时也说明夏族是自来活动于崇山(嵩山)一带的古族,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之人”。 鲧作为先夏时期夏族的首领,率领夏族在中州之地或许已经确立了优势地位,对周边人群可能已经实现了某种控制,为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重要基础,因此才有崇伯的称号流传下来,“伯”即一方之长。但是,由于材料所限,目前还不能确定鲧时期夏族到底处于何种发展阶段,夏王朝出现前夕的夏族是否能和鲧相联系也是未知数。先夏时期夏族先公只有鲧能够坐实,这是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