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徽之字子猷
王徽之字子猷,弃官后住在山阴,一天夜晚下大雪,他睡觉醒来,打开房门,命仆人酌酒,四周望去,白茫茫一片。就起身徘徊,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起戴安道(戴逵字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王子猷就在夜晚乘小船到戴安道那里去。走了一夜才走到,到戴安道门前却不上前敲门就又返回了。有人问他这样做的缘故,王子猷回答说:“我本来是乘兴而来,现在兴尽就返回家,为什么一定要见到戴安道?”石崇和王恺比赛富有,都竭力用最华丽的东西来装饰车辆、衣冠。武帝,是王恺的外甥,常常帮助王恺,曾经把一株两尺来高的珊瑚树赏给王恺,枝叶茂盛纷披,世上少有珊瑚树比得上它的。王恺拿出它来给石崇看。石崇看完后,用铁如意敲打它,它随手碎了。王恺既惋惜,又以为石崇妒忌自己的宝贝,脸色严厉地大声指责石崇。石崇说:“不值得懊恨,现在我还给您。”即令左右把自己的珊瑚树统统拿来,有六、七枝高三、四尺,枝条的美好世上绝无仅有,明亮华丽看也看不尽,象王恺这样同等高的珊瑚树很多。王恺心中感到很不舒畅。对比反衬手法的运用:一是身份的对比,王恺贵为皇帝之亲舅且皇帝每每助恺,然而,豪富却比不上石崇;可见石崇之豪富已超过皇亲国戚。
二是先写王恺珊瑚树的珍贵,“世罕其比”,看来,石崇应甘拜下风了。然而出乎意料,石崇一挥手就将王恺的珊瑚树击碎了,接着又叫左右端出许多株“光彩谥目”的珊瑚树,令皇帝所赠之宝黯然失色,这种铺垫反托产生了强烈效果。
三是人物神态对比。用王恺的惘然自失“来映衬石崇的飞扬跋扈。
2.以人物的心理变化来刻画人物的特点:文章分三层次生动刻画王恺在比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他先是以示崇骄傲,主动示宝炫耀,自鸣得意,根本不把石崇放在眼里;当石崇击碎他的宝物时又十分惋惜,且“声色甚厉”;最后看了石崇的宝物时则“惘然自失”。像斗败的公鸡狼狈不堪。三个层次都是几笔简单的勾勒就准确而鲜明地展示了王恺,乍起骤落的心理变化过程,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王徽之曾在车骑将军桓冲手下任骑兵参军。桓冲有次问王徽之,他在这里担任什么官职,王徽之回答说:不太清楚,时常见有人牵马来这里,似乎是马曹吧。桓冲又问他管理多少马,他引用《论语》中的话回答:“不问马”,怎么知道它的数量。又问他最近马匹死了多少,他仍然引用《论语》中的话回答:“未知生,焉知死!”桓冲哭笑不得,叮咛他说:你在这个位置上很久了,近来该料理些事情。王徽之似乎没听到,凝望着西边的天际和翠绿的山岭,好一阵子才答非所问地说,西山今天早晨的空气好清爽呀!看起来他似乎是有口无心,其实是有言外之意的,他要告诉桓冲:在他的心目中,大自然比什么马呀、驴呀的俗事更重要。
有年冬天王徽之住在山阴故居,夜晚大雪,他一觉醒来,打开房门,见四周一片皎洁,不禁徘徊低吟左思的《招隐》诗。忽然想到了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于是他立即乘一叶小舟,连夜前往拜访。及至来到戴家门前,天已微明,但他却不进去,反而转过身来又从原路返回。当有人问他何以如此时,他说:我本来就是乘兴而行,现在兴尽而返,何必非要见到戴安道呢?后来的很多士人,都为这个故事所感动。它不仅传达了一种令人神往的真挚的友情,而且表现了士人骨子里的那种完全以自己的适情为依归的风度,情之所在,即是目的。
作为一种人生境界,一种生命情绪,一种文化品格,“雪夜访戴”的故事流露出的人间至情,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头,毋宁说是一个象征,一种譬喻:我们一觉醒来,发现书店里畅销的是教授交际术成功术之类的书刊,这使我们知道,在普遍的物欲躁动中,人们已没有多余的时间关注自己的灵魂,至于怀着一份深厚的情谊去发现和欣赏另一颗灵魂,则是更大的奢侈了。因此原本十分自然的事,譬如对某个人有好感,想做他的朋友;或对某件事感兴趣,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现在居然搞得似乎不熟记要点就交不了朋友,不乞灵秘诀就做不成事业,可见这其中的真情与兴趣是多么令人怀疑。想来人们之所以孜孜于交际和成功,除一目了然的功利动机外,可能精神上的空虚也是一个原因,于是才会急着找捷径躲到人群和事务中去。两相比较,王徽之的潇洒高逸便更是令今人感慨。
?
?
?
?
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