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勒治国政策)
石勒治国政策略论
引言:
十六国时期,虽然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小段,但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时代特点。过去的封建史学家囿于民族主义的偏见,受传统的封建正统史学观点的束缚,视十六国为僭越,对其评价多以贬斥为主,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更是如此。例如,石勒所建立的汉赵国,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 政权,虽然只存在短短的二十六年,但它在中国历史上仍然有着一定的影响。其中,石勒的治国政策,有许多值得我们称颂。以下我将引入探讨一些石勒的治国政策,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研究和揭示这被抹杀的年代,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一.石勒主要的统治政策
第一实行移民政策,充实北方统治地区。将所攻地区百姓迁到统治地区。当时的石勒虽能百战百胜,但他没有稳固的立足点和后方根据地,未能掌握必要的土地和人民。然而,在当时落后的农业为支柱的封建社会,掌握了土地和人民就意味着财富和实力,因此,没有足够的土地和人民,也就没有立国之本。从当时的具体形势来看,江汉、江淮均不可作为据点,据点非为北方不可。从北方具体的形势来看,关东、河东各有其主,所以唯有选择河北为当。因此石勒在每攻占一个地方的同时,首先做的就是迁徙当地的百姓到北方尤其是河北为主的统治地区。“破东燕酸枣而还,徙降人二万余户于襄国”,“徙平原乌丸展广、刘哆等部落三万余户于襄国”,“并徙巴帅及诸羌降者十余万落于司州诸县。(《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纪上》)。
石勒的移民政策,一方面充实了北方统治地区的人口,促进了北方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少数民族(羌族,鲜卑族等)的内迁杂居,又促进了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民族移民,促进了统治地区农业生产的恢复,巩固了石勒的后方统治,为其进行统一北方的霸业奠定了基础。
第二,重视民族关系,实行胡汉分治。根据胡汉民族的生产水平和生活习俗不同的状况,继承了匈奴汉政权的胡汉分治政策少数民族在北方建立,面对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各方面都要高出他们许多的汉族人以及国内诸多的其它少数民族人,统治者急需采取一种有力的措施来平衡胡汉双方的利益要求, 即以河内、魏、汲、中山、顿丘、平原、清河、拒鹿、常山、长乐、乐平十一郡, 并前赵国、广平、阳平、章武、渤海、河间、上党、定襄、范阳、渔阳、武邑、燕国、乐陵十三郡, 合二十四郡、户二十九万为赵国(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置内史以统治。以大单于“镇抚百蛮” “号胡为国人” , “讳胡尤峻”(《晋书》卷一〇五《石勒载纪下》) 。石勒称帝后, 迁都临漳, 以揭人为禁卫军, 由其子石宏统领, 又以门臣祭酒王阳“专统六夷” , 揭人是后赵的基本力量, 其次为“六夷” , 胡汉分治十分明确。这一针对汉族与少数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面的不同习惯而实行的分而治之的政策虽然可以适应胡汉不同的习俗, 但却造成胡汉间的许多隔阂和矛盾。石勒曾命令“ 张离、张良、刘群、刘漠等(均为汉人)为门生主书, 重其禁法, 不得侮易衣冠华族”(《晋书》卷一〇五《张宾传》)。话虽如此, 但胡人的地位却远远优越于汉人, 终于导致胡汉间的大屠杀。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析, 这种分而治之的政策虽有不足之处, 但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十六国初期社会的客观状况, 是有其历史意义的。
第三,宣传佛教。佛教自传入中华民族内地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得推广,在石勒的极力推崇下,佛教在他的统治的地区内开始盛行。“赵主勒以天竺僧佛图澄石勒笃信佛教建国后,在大和尚佛图澄的倡议下,将佛教定为国教,允许汉人从事译经、传教、建寺等佛事活动。因此佛图澄成为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争取到最高统治者把佛教纳入国家保护之下,使“佛号世尊,国家所奉”的一代名僧巡行各州郡,弘扬佛法,并在朝廷和各州郡的官方资助下,在后赵国境内先后建立了893座佛寺重用汉士族, 尤其是他已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汉文化, 并将其贯彻于其民族政策之中。因此, 石勒十分重用贤能, 他广泛地召降汉族士人, 将这些所谓的“ 衣冠人物”单独编组为“ 君子营”(《晋书》卷一〇四《石勒载纪上》) , 并请他们为自己出谋划策。他的这项措施得到了汉族士人的拥护, 他们纷纷来投靠石勒。其中最有名的是赵郡中丘(今河北内丘县西)人张宾,”博涉经史,豁达有大节, 而不拘于章句之学”( 王钟翰,《中国民族史》)。 张宾足智多谋,石勒骁勇善战,两人文武相济,相得益彰,把石勒的事业推向了顶峰。我认为在石勒称霸五胡十六国的过程中,张宾帮助石勒完成了两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致使石勒统一了中原地区。一是助石勒杀掉王弥,平定河北,二是帮助石勒立足河北,成就霸业。
第五兴建学校,建太学,成绩优秀这直接录用。石勒在称王的第六年,亲到襄国的大、小学,考试诸生的经义,对成绩最优者,赏帛有差。八年(326年),石勒用牙门将王波为记室参军,典定九流,始立秀才、孝廉试经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