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明通史习题
1.商鞅变法的社会背景、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政治、社会意义是什么?
⑴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的大变革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势力越来越大。新兴地主阶级纷纷要求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统治。各国纷纷掀起变法运动,经济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政治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改革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推行县制定秦律,“燔诗书而明法令”社会推行小家庭政策,以利于增殖人口、征发徭役和户口税等。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使封建国家机制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使得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使得秦国基本上建立起稳固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综上所述,商鞅变法是一场全面彻底的封建化变法运动,顺应了封建历史发展的潮流,推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大大推动了社会进步和历史的发展。通过改革,秦国废除了旧的制度,创立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壮大了国力实现了富国强兵。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要求消除封建割据,实现全国大一统,已基本建立起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废除了领主制的农奴制度,建立了土地私有制,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法家去掉王号,改称皇帝,并规定皇帝自称“朕”中央建立起一套新的官僚机构。在皇帝之下,设有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为三公。三公之下,设九卿全国分36郡,秦末增至40郡,同时规定官吏以外的居民称“黔首”,亦称“百姓”。封建制度内在的矛盾土地兼并严重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结束了初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推翻了秦朝,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首创精神,树立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对汉初“布衣将相”的影响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又陆续消灭一些军阀统一了北方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曹操退守经营北方,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占领荆州大部分地区,又进占益州220年曹丕建221年刘备建汉222年孙权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主要有三种不同说法军阀混战所致说城、韩国磐等持此说。周谷城认为:东汉后期“群雄并立,各据地盘,各拥大军。然为着要巩固自己的存在,取得优势的地位起见,均向外扩充其势力。这样一来,并立的群雄,乃相互混战。在长期混战之中,大的吞并小的,强的吞并弱的;结果形成三个较大的集团,曰魏、蜀、吴三国。凡弱小不能独树一帜的,都依着地位之所在,陆续分别隶属于此三大集团之下”。韩国磐认为:“184年爆发的黄巾大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董卓就是其中最嚣张者之一,由于黄巾、黑山等起义军在各处依然很活跃,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妄图扑灭起义力量。可是,这却加强了地方割据势力”。董卓被杀后,“各地割据势力,封建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混战时间,曹操、孙权、刘备分别据有中原、吴、蜀,三国鼎立局面因以出现”。封建经济的发展说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范文澜等持此说。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封建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同一时期北方的国家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国家,以统一全中国。但是统一的历史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着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势力,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面,实现全中国的统一。”范文澜认为:“从经济方面说来,三国分立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原来黄河流域是经济最发达的中心地区,因之它也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地区。这个伟大强盛的中心地区首先带动了长江上下游地区(益荆扬)的经济逐步前进。西汉中期司马迁叙述江淮以南(荆扬)一般的经济情况说,楚越地方,地广人稀,有些地方还使用火耕水耨法。没有饥寒的人,也没有千金的富家。这就是说,江淮以南经济落后,剥削者还不能积累起千金。到了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