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列传一,导学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管仲列传一,导学案

临清三中高二年级语文导学案 编号:1 编者:刘博 时间:2013/3/18 课题 《管仲列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及词类活用,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3、使学生体会管鲍之交的真诚可贵。 4、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学习重难点 1、了解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主观及客观原因。 2、理解司马迁对管仲的看法及创作本传的意图。 预习认知: (一)、文言基础知识 指出实词含义 任政相齐: (2)与俗同好恶: 故其称曰: (4)上服度而六亲固: 四维不张: (6)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富国强兵: (8)贵轻重,慎权衡: (9)管仲因而信之: (10)孔子小之: (11)而不勉之至王:(11)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2、指出虚词含义和用法 (1)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2)俗之所欲,因而予之: (3)南袭蔡: (4)管仲因而信之: (5)岂管仲之谓乎: (二)判断句式并翻译 1、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2、岂管仲之谓乎。 史实了解 经过管仲的改革,齐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军事上加强了武备,在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生产,国力很快强盛起来。 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来号召诸侯。“尊王”就是尊祟周王;“攘夷”即驱逐夷、狄等少数民族势力。当时周天子虽已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名义上毕竟还是天下的共主和宗法上的大宗,影呐还很大,所以齐桓公想借尊王的名义代替周天子来号令诸侯。 (2) 桓公伐蔡 《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载:(齐桓公)二十九年,桓公与夫人蔡姬戏船中。蔡姬习水,荡公,公惧,止之,不止,出船,怒,归蔡姬,弗绝。蔡亦怒,嫁其女。桓公闻而怒,兴师往伐。?  《史记· 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二十三年(前663),山戎(北狄)伐燕,燕告急于齐,桓公因伐山戎,至于孤竹而还。 燕庄公送桓公进入齐境。桓公说:“非天子,诸候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之地与燕,并让燕君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召公,是燕国的始祖,周成王时为三公。) (4)曹沫之约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 二、教师精讲: 1、诵读第3段,了解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才能 (1)执政政绩: (2)执政理念: 2、诵读第4段,了解管仲在外交方面的才能 (1)概述其才能: 简述管仲匡正桓公的三次失误: 管仲在外交方面的执政理念: 诵读第5段,了解司马迁的赞词。 司马迁对管仲是什么态度? 从这篇传记看,管仲能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原因有哪些?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文档评论(0)

ghwes7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