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和韶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
中和韶乐是礼制的化身
中和韶乐
历史:五千多年
地点:天坛神乐署
演出时间:不定时
交通:707路公交车到天坛北门站下
编钟是中和韶乐的重要乐器之一。看到这种编钟,仿佛能感受到中和韶乐的那种庄重、雅致和肃穆。
中和韶乐源于雅乐,又称郊庙乐,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将雅乐更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中和韶乐在明清两朝普遍用于祭祀、朝会、宴飨。
作为明清两代的最高礼乐学府,神乐署是明清培养和训练祭天乐舞生的专门机构。神乐署最盛的时候有乐舞生三千多人,北京各坛庙祭祀的乐舞生都是从神乐署生员中选拔充任。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英军强行占领了神乐署,设为兵站,署中人员遭到驱逐,神乐署从此衰败。民国期间又辟为中央防疫处,建设传染病院。日军侵华期间,神乐署成为日军“西村部队”建立的研制细菌武器的实验室。1958年之后,神乐署开始被占为民居,当年的神乐署淹没在无数的民房楼宇之中,断壁残垣,衰草丛生,一片荒凉,到处透着历史的苍凉。
音乐以及舞蹈是祭祀礼仪中重要的方面,祭祀和宫廷典礼乐舞在古人的心目中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道德、教化和天命的载体。令孔夫子“三月不识肉味”的“中和韶乐”使用了土、木、金、石、丝、竹、匏、革八种材质的乐器演奏,乐曲的结构和演奏上有非常繁复和严格的规定,使得“中和韶乐”成为最中正平和、稳健中庸的音乐。所以使孔子陶醉的不只是音乐本身,更多的可能还是它所代表的儒家理想和道德力量。祭祀时跳的舞蹈在现代人的眼里可能有些可笑:一队队排列整齐的舞者穿着宽袍大袖的服装,手持道具,缓慢地摆着一系列姿势,好像是太极拳的集体表演。这些舞蹈的意义同样也不在于展现舞者的技巧和编舞者的巧思,而更多地是为了歌颂帝王的文治武功。
因此,中和韶乐更多地是一种载体,是中国礼制的一种化身。每当人们置身于神乐署的院子里,凝视着光彩重生的大殿,它在澄彻的天空下仿佛显得格外高大雄伟。这时候,喧嚣仿佛渐渐退去,天地间回响起庄严的中和韶乐和祭祀颂歌。
=====================
中和韶乐是明清两朝用于祭祀、朝会、宴会的皇家音乐。据文献记载,周代就设有号称“六代大乐”的宫廷音乐,成为雅乐。雅乐和以律吕,文以五声,八音迭奏,玉振金声,融礼、乐、歌、舞为一体,以表达对天神的歌颂与崇敬。自先秦至宋元,雅乐历代相延不断,明朝之初,把雅乐加以改组,并命名为“中和韶乐”,清朝沿用。清朝亡后失传近百年。
雅乐是中华仪式音乐的代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剧烈变革,曾经给三千年的雅乐文化带来深刻的创伤,天坛神乐署几近被世人遗忘,雅乐更成为绝响。然五千年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自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积极努力下,不仅象征着华夏音乐传统得以延续,同时也昭示着后人:虽然音乐长河有可能因人为的阻挡而发生短暂的断流,但其涌动的暗流终将重新汇成大潮而一泻千里,这是一股发自民族文化灵魂深处的动力所致!
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周代的宫廷中就已经有了专门的音乐机构--大司乐,乐师达1463人之多(《隋书·音乐志》)。所奏六朝大乐--黄帝之《大卷》、尧帝之《大咸》、舜帝之《大韶》、禹帝之《大夏》、商代之《大濩》、周代之《大武》,于歌、舞、乐为一体, 经过不断发展,遂成汉、唐、宋、元代的雅乐。明清时期,雅乐演出 (当时称《 中和韶乐》)注重礼仪,崇尚肃雅。
清代神乐署有歌舞乐师200余人,其规模仍超过今日大型管弦乐队。大家今天看到的雅乐,虽尚未达到昔日之规模,但从演出形式到音乐内容,都严格遵循史籍记载而编排。例如,在表演形式上,则基本保留钟敲一声、歌更一字的传统。而所有雅乐乐器均采用八音材料制成,即金(钟)、石(磬)、土(埙)、革(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笛、箫、篪、排萧)。更为重要的是,雅乐演奏必须使用源自华夏中原的乐器,尤其重视钟、磬的使用,以突出展示古人金声玉振之音响理念。而像琵琶、二胡、扬琴、唢呐等今日常见乐器,因其皆从域外传入而不能出现在雅乐乐队之中。
天坛公园文物处的武裁军向记者介绍,早在1989年,他们就开始了中和韶乐文化研究的工作。当时主要是筹备祈年殿祭天仪式,中和韶乐是仪式中的一个内容。曾经展出了一些演奏的乐器,整理出了一些音乐作品。天坛公园副园长姚安表示,虽然天坛的建筑非常有魅力,但只有建筑也难以全面展示当时祭天仪式的情景,但有了音乐就不同,它不仅能让人充分体会到当时的气氛,还能领略中国古代文化的思想精华。
姚安介绍说,为了能展现中和韶乐的原貌,工作人员从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等各大博物馆、图书馆翻查有关明清帝王祭天乐舞的古籍、资料,从近千万文字资料中整理出30多件完整的乐谱。在今年1月22日至1月27日的“天坛文化周”期间,9首祭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