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口义》研究.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庄子口义》研究论文

摘 要 摘 要 南宋艾轩学派理学家林希逸所注的《庄子口义》就义理阐释而言首次在对 “三教合 一”的自觉体认中善意地调和儒道矛盾,就散文评点而言首次在散文技法层面对《庄子》 进行鉴赏评析。而本书亦自对 《庄子》的涵泳中体认原著者的境界与风神,并与注者的 主体人格精神发生互动,这些都在庄学史上有草创之功。 宋人治学,不重训诂,而致力于阐发义理,注者所属学派对于三教的门户之别也较 为开放包容。在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下,注者在阐释义理时立足《庄子》文本,使用开明 而平易的章句工夫,尽可能还原《庄子》本意;且采用同情的诠释方法,自觉意识到了 儒释道三家对重要哲学概念的阐释和学派的理论宗旨具有某种共通性,从而善意地调解 三家矛盾。 《庄子口义》对《庄子》的散文评点较多关注于技法,评点模式也多主观感悟,少 理论阐发。其在《发题》中提出的“五难”基本上列举了《庄子》行文采用的形式反常化 的文学语在读者接受过程中所引发的种种现象。林氏在评点中引入“文法”、“笔势”、“下 字”、“起结”等关键字对《庄子》的句法特质、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进行评析,在庄学 史上具有将《庄子》研究由哲学领域导向文学领域的开创之功。 注释文本中所展现的注者之精神面貌与人文情趣,亦是艾轩学派学者乃至南宋季年 士人某种心理模式的缩影。对文学质素的关注,客观上使得学术的严肃性某种程度上消 解于文学的审美性,《庄子》更多地作为文学范式而非哲学经典被注者关照;口语体的 注释文本亦客观反映了 《庄子口义》的讲稿性质和受通俗文学之兴起影响的结果。且由 于时势沉疴难起,理学家的学术态度偏向内省,《庄子》对社会的强烈批判和对人生悲 剧的深刻体认在《口义》的解读中表现得较为隐晦,但更具有普遍性;同时文人所独有 的借以超越现实悲患的风流与自矜,在注文中也时有体现。 关键词:南宋 林希逸 庄子口义 义理阐释 散文评点 注释心态 I Abstract Abstract The Colloquial Annotation of Chuang Tzu was composed by Lin Xiyi, a neo-Confucianist belonged in Aixuan School of neo-Confucianism in South Song dynasty. On the level of interpreting the ideas and contents, this work for the first time harmonized out of good will the conflictions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on the basis of conscious awareness of “three religions as one”. As to the prose comments, this book initiated in the appreciation and analysis of Chuang Tzu, the classic in Taoism, focusing on prose writing skills. Additionally, this book also ruminated over Chuang Tzu for the awareness of its author’s spiritual feature and realm, thus interacting with the main persona structure of Lin Xiyi. All of the above are of initial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Chuang Tzu. Song scholars to some extent neglected the explanations of wo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