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桃花扇》代词研究论文
摘 要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历经十余年创作的传奇剧本,其语言接近当时的口语,是研
究明末清初汉语状况价值较高的语料。目前将《桃花扇》作为语料研究的论文、论著还很
少,仅发现有程大敏写的研究《桃花扇》中“得”、“的”、“之”、“着”等助词的五篇文章。
我们选取《桃花扇》的代词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揭示明末清初汉语代词的使用状况,探
寻汉语代词在近代的演变情况及其演变规律。
根据《桃花扇》的语料情况,综合前人代词的研究成果,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我们
将《桃花扇》的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大类。人称代词主要划分为第
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和统称代词四类。其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出
现306 例,“我们”104 例,“我辈”12 例,“我”3 例,“俺”356 例,“俺们”18 例,“咱”
22 例,“咱们”9 例,“咱家”8 例,“吾”15 例,“吾辈”2 例,“吾曹”1 例,“朕”7 例。
第一人称代词以“俺”和“我”的使用频率最高。“我”的语法功能丰富,因而能一直沿
用至今,成为最通行的第一人称代词。“俺”来自北方方言,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第二
人称代词“你”出现382 例,“你们”34 例,“尔”5 例,“尔等”3 例,“尔曹”1 例,“您”
5 例。其中“你”的使用频率最高,是主要的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出现351
例,“他们”19 例,“之”30 例,“其”17 例,“彼”2 例。其中以“他”的使用最多,是
占主要地位的第三人称代词。统称代词有“大家”一词,共出现50 例,全部用作主语。
根据功能和意义的不同,指示代词分为近指代词和远指代词。其中近指代词“这”出
现400 例,“这等”41 例,“这样”30 例,“这里”17 例,“这般”14 例,“这些”8 例,“这
番”4 例,“这班”3 例,“这边”2 例,“此”279 例,“斯”2 例,“兹”1 例。其中“这”
的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此”。远指代词“那”出现145 例,“那些”14 例,“那时”10
例,“那边”7 例,“那班”3 例,“那里”2 例,“那样”1 例,“那番”1 例,“彼”2 例。
研究发现,《桃花扇》的指示代词以“这”、“此”、“那”为主,而“彼”、“斯”、“兹”等
代词则使用的比较少。由此可见,在《桃花扇》时代,“这”、“那”等指示代词已经基本
取代先秦时期以“彼”、“斯”等为代表的指示代词。
根据询问内容的不同,《桃花扇》的疑问代词分为六类。一是事物疑问代词:“何”出
现 127 例,“那”96 例,“什么(甚么)”39 例。二是人物疑问代词:“谁”出现 102 例。
三是方式、情状疑问代词:“如何”出现 82 例,“何如”15 例,“何妨”9 例,“何以”3
例,“若何”5 例,“何不”17 例,“怎”85 例,“怎么样”4 例,“怎样”2 例,“怎生”7
例。四是原因目的疑问代词:“为何”出现70 例,“怎么”45 例,“怎的”31 例,“怎得”
5 例。五是处所疑问代词:“那里”出现63 例。六是数量疑问代词:“几”出现22 例,“多
少”1 例。其中“何”、“谁”和“那”的出现频率比较高,是《桃花扇》中主要的疑问代
词。另外还有“何”字结构、“怎”字结构的大量运用。
通过对《桃花扇》代词的分类整理研究,我们发现《桃花扇》的代词与现代汉语代词
I
的系统比较接近。《桃花扇》的代词形式多样,代词体系比较完备,其语言具有较强的口
语性和鲜明的地域色彩。研究发现,《桃花扇》时期汉语口语的代词系统,已经脱离了文
言语言的代词系统,具有明显的向现代代词系统演化的趋势。
关键词:语法;代词;《桃花扇》
II
Abstract
Tao Hua Shan is a legend plays that cost Kong shangren who lived in early Qing Dynasty
more than ten years. Its language is close to that of spoken language, and has higher value of
the corpus in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