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碳氮比对两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探究
碳氮比对两段进水A/O工艺脱氮效果探究 摘要:为解决传统工艺脱氮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分段进水 A/O 工艺对脱氮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在两段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方式下,分析了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系统在C/N不同的条件下,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在C/N分别为5、6.5、8时,系统对COD、NH3-N和TN的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0.52%、98.49%和83.77%
关键词:两段A/O工艺;不同C/N; 生物脱氮
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6-0012-03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用水量也在急剧增加。近年来,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和环境污染,国家提高了污水中氮的排放标准。就去除氮、节约成本和能源而言,相比物理化学处理,生物方法处理城市污水吸引了大量学者来进行研究。各种污水生物脱氮处理工艺迅速发展起来,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A2/O工艺、A/O工艺、UCT工艺等。国内外的工艺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结果表明,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具有脱氮效果好、处理效率高、所需池容小、运行费用省、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1,2],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适用于各种规模污水处理厂的改造和新厂建设。然而,工程实际应用中反应器段数多采用2~4 段[3],这是因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脱氮效率与反应器段数有着密切联系,脱氮效率会随着反应器段数的增多而增加, 因此系统越稳定, 但是工艺设计与运行也会随之变复杂。所以本研究采用的是两段进水A/O处理工艺
2 材料与方法
2.1 装置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材料为有机玻璃,高40 cm,直径16 cm,总有效容积为4 L,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在反应器侧壁上设置一排间距10 cm 的取样口,用以取样和排水。安装搅拌器用以提供充分的泥水混合,反应器底部采用黏沙曝气头曝气,用转子流量计调节曝气量,维持反应器中溶解氧(DO)在2~3 mg/L
2.2 接种污泥与水质
SBR的接种污泥取自实验室已经培养好的具有硝化反硝化能力的污泥
实验采用人工配水,常量元素(mg/L):MgSO47H2O 108,CaCl22H2O 17.2,NH4Cl 92, KH2PO4 10.4,K2HPO43H2O 17.6;微量元素(ug/L):FeCl36H2O 1.8,CuSO45H2O 0.036,H3BO3 0.18,KI 0.216,Na2MoO42H2O 0.072,ZnSO47H2O 0.144,MnCl24H2O 0.144,CoCl26H2O 0.18,EDTA 12;COD浓缩液(用C2H3O2Na配制而成)(g/L) ;NH4HCO3溶液(g/L):87.8。进水C/N根据实验进行调整
2.3 样品收集与分析方法
实验中对此两段A/O工艺的各级反应段的节点进行取样,再进行各指标测定与分析。 每个典型周期取样间隔为:0 min、1 h、2 h、1 h、2 h、30 min;上清液中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COD的浓度测定均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氨氮(NH3-N)含量: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氮(NO-2-N)含量:N-(1- 萘基)- 乙二胺分光光度法;硝酸盐氮(NO-3-N):紫外分光光度法;COD:重铬酸钾法。DO值:便携式DO仪;MLSS采用标准重量法测定
2.4 试验方案
试验过程中,将反应器中的MLSS维持在3000~3500 mg/L,每天运行3个周期,每个周期运行时间为480 min,其中进水5 min(进水量为1 L),搅拌1 h,曝气2 h,搅拌1 h(搅拌开始同时进水5 min),曝气2 h,沉淀30 min,排水5 min,闲置80 min。SBR的排水比设置为50%,从而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6 h。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的C/N比、运行天数等如下表1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C/N比对硝化效果的影响
由图2可知,实验结果表明,系统中硝化产物大部分是NO-3-N,NO-2-N积累得很少。出水NH3-N浓度为0.5~6.8 mg/L,其去除率保持在78.75~98.49%,由此可知NH3-N的去除率受进水C/N比的影响较小
不同C/N比?l件下各段好氧区对NH3-N的去除率,结果如表2所示。缺氧条件下,碳源会被反硝化菌利用;曝气阶段,反应器处于好氧环境,这时反应器会保持低的营养状态,COD浓度相对较低,反硝化菌活性由于缺乏碳源而受到抑制[5]。硝化菌是化能自养菌,在好氧区中可以进行硝化作用,相对于异养型细菌,硝化细菌处于优势,使得NH3-N得以转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云新南航空公司acars系统培训.ppt VIP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87814.ppt VIP
-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与信号》教案 第11课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一).docx VIP
- 大众蔚领保养手册.docx VIP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优秀教案设计.doc VIP
- 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pptx VIP
- 2026年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3讲离子共存 离子的检验与推断.pptx VIP
- 冯唐成事心法读书札记.docx VIP
- 第1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中职专用】2024年中职思想政治《哲学与人生》金牌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pptx VIP
- 《新闻采访与写作》电子课件 第三章 新闻采写的客体——新闻事实.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