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范仲淹、张载思想授受关系历史考察
范仲淹、张载思想授受关系历史考察 内容提要范仲淹、张载有着思想学术上的授受关系的说法起自《宋元学案》,然而,张载谒见范仲淹并得其亲炙的叙述的史源则来自作为张载弟子吕大临所撰的《横渠先生行状》。不仅所记张载年龄和谒见时间都不正确,而且谒见的地点也大有疑问。所谓范仲淹以《中庸》授张载的说法也疑问重重。吕大临在张载殁后归师二程,居然追述作为长辈的张载见到后辈二程讲学后,“尽弃其学”。这种言过其实的说法,给予我们的提示是:吕大临将先师张载的学说说成是受到范仲淹启发的结果,实际是抬高和烘托张载及思想学说高大正面的形象,这样,作为关学和洛学双重传人的吕大临的形象也就确立起来了
关键词范仲淹张载《中庸》二程高平门人
〔中图分类号〕B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7)03-0001-08
一
关于居宋明理学史上重要地位的“北宋五子”之一的张载的思想渊源,史书记载一向比较含混,直至承继黄宗羲未竟之业编修《宋元学案》的全祖望,才用肯定的语气宣示横渠之学出于范仲淹。全祖望在《宋元学案》卷首序录中说:“晦庵(朱熹)推原学术,安定(胡瑗)、泰山(石介)而外,高平范魏公(仲淹)其一也。高平一生粹然?o疵,而导横渠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①《宋元学案》卷十七《横渠学案》明确地将张载列为“高平门人。”②黄百家的按语更是断言:“先生少喜谈兵,本?驰豪纵士也。初受裁于范文正,遂翻然知性命之求,又出入于佛、老者累年。继切磋于二程子,得归吾道之正。”③《宋元学案》卷三之《高平学案》原为全祖望所撰,但原稿已失,今本为王梓材补修,他把张载和富弼、张方平、李觏、贾黯等人均列为“高平门人”以张大其门户。④在王梓材和冯云濠编撰的《宋元学案补遗》里,同样将张载列为“高平门人。”⑤《宋元学案》和《宋元学案补遗》的编撰者均生于张载所生活的时代数百年之后,又何以如此肯定地将张载系于“高平门人”而确信不疑?
二
关于张载受学于范仲淹的记载,首出于曾为张载弟子的吕大临。据吕大临言,横渠年少时,即无所不学,卓荦不群,“与?人焦寅游,寅喜谈兵,先生说
*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群经统类文献整理与宋明儒学研究”(13ZD061)
① [清]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首《序录》,陈金生、梁运华、李哲夫点校,中华书局,1986年,第1页
②③ [清]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17《横渠学案上》,陈金生、梁运华、李哲夫点校,第662、664页
④ 参见[清]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卷3《高平学案》,陈金生、梁运华、李哲夫点校,第153页
⑤ 参见王梓材、冯云濠编撰:《宋元学案补遗》卷17《横渠学案补遗》,沈芝盈、梁运华点校,中华书局,2012年,第1323页
其言。当康定用兵时,年十八,慨然以功名自许。上书谒范文正公。公一见知其远器,欲成就之,乃责之曰:儒者自有名教,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先生读其书,虽爱之,犹以为未足也,于是又访诸释老之书,累年尽究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宋]吕大临:《横渠先生行状》,[宋]张载:《张载集》附录,章锡琛点校,中华书局,1978年,第381页。张载生于天禧四年(1020),“年十八”应为景?v四年(1037)。元昊称帝叛宋是在宝元元年(1038),元昊破金明寨,围延州(治今陕西省延安市),歼宋援兵于三川口(今陕西省延安市西约20公里处)是在康定元年(1040)正月。是年三月,应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韩琦(1008-1075年)举荐,范仲淹复官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治今陕西省西安市);五月己卯,“以起居舍人、知制诰韩琦为枢密直学士,陕西都转运使、吏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7,康定元年五月己卯条,中华书局,1985年,第3013~3014页。所以,张载不可能于其年18岁时拜谒范仲淹,范仲淹此年(景?v四年,1037)尚在知饶州(治今江西省上饶市)任上,又调知润州(治今江苏省镇江市)。景?v四年(1037),范仲淹于饶州州治建庆朔堂。离任后有诗云:“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只托清风管勾来。”见[清]范能?F编集:《范仲淹全集》言行拾遗事录卷一《怀庆朔堂诗》,薛正兴点校,凤凰出版社,2004年,第798~799页。范氏又有《饶州谢上表》:“昨奉敕命,落天章阁待制,守本官差知饶州,已到任礼上讫。”见[清]范能?F编集:《范仲淹全集》文集卷16,薛正兴点校,第343页。是年十二月,因京师地震,为因应天道,“徙知饶州范仲淹知润州。”见[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20,景?v四年十二月壬辰条,第2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