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生态智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生态智慧

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生态智慧   摘 要:生态智慧是民族生态学提倡民族习俗中所蕴含生态环保理念和技能,往往与社会组织与资源管理,甚至伦理观念有机结合在一起。以及在民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禁忌习俗、感恩情怀、敬畏自然等自然习惯法中体现,而生态智慧恰恰是生态学挖掘实施环保方法与生态措施的源流宝库。有助于保护高原湖泊流域以及青海湖生态环境 关键词:青海湖;环境保护;民族生态智慧 作者简介:夏吾东周(1992-),男,藏族,青海省黄南州人,青海民族大学藏学院藏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藏族历史文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1 1.挖掘民族生态智慧的意义与对环保所起的作用 1.1挖掘民族生态智慧的意义分析 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不断开发,三江源环境问题逐年加剧,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对于青海湖区也不例外,生?B环境问题依然处于恶化趋势。而当今社会环保问题引起了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对环保对策措施方法层出不穷,但具有利用价值高,生态效益高的无非是各民族传统习俗中存在的生态智慧 第一,生态智慧参与环保人员为各个民众,涉及面广而细。敬畏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思想观念从远古的苯教教义中流传至今,根深蒂固在藏民众思想道德规范与禁忌文化之中 第二,生态智慧保护范围广,对于环境,对于生态,对于动植物,土地大气各领域所涉及。民族佛教观念中山有山神,水有水神,把自然的山水看作是自己的保护神。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皆为保护对象,万物有灵,众生平等,和谐相处,从个人做起不杀生,不开挖等破坏行为准则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生态智慧建设经济力度和人力物力投入少,只要能够挖掘倡导民族文化与传统习俗中存在的生态守护与环境保护即可。在民族心理中存在的环境意识及行为、技术、思想、道德继承并推广,唤醒每个民众的自觉性及其实践性 2.藏民族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智慧以保护青海湖为体现 2.1湖泊与水源保护 青海湖视为神湖崇拜,禁止在湖水中扔垃圾和动物尸体,洗不洁之物,严禁倾倒血迹的流汁,严禁大小便等触犯神律不敬。藏民族传统观念中有“三界”之分,其中,水有水神及地下神称为“鲁”。“鲁神”在湖泊,河流,以及泉水都有存在,污染水体是对鲁神最大的亵渎,倘若执意侵犯会对个人招来四肢瘫痪,瘟疫、梅毒、伤寒、天花、患麻风病等报应 2.2鱼类与鸟类的保护 青海湖生长着湟鱼为主的鱼类繁殖,鸟岛每年聚集着大量候鸟,有裸鲤、黑颈鹤、斑头鹰大白鹭等,而祖祖辈辈居住在这里的牧民视鱼,鸟为神物,不轻易捕捉,而恭敬看护。藏族宗教思想与伦理道德层面提倡“万物有灵”、“灵魂不灭”观念,既万物都有灵性, 都有自己的价值。天上飞的鸟,水中游的鱼,地上爬的昆虫都有灵性,一切生命都平等,生命没有大小和卑贱之分,不宜杀生。青海湖栖息着许多珍稀鸟类与濒危鱼类,以及野生动物繁多,而湖边的牧民很少开杀,恰恰阻止捕捉而放生的例子多之多 2.3树木与草被保护 湖边的树木或灌木不是用于必需的生活用品,不被开采,而由于树木的种类和稀少度也有选择性当做生活用品。 草原是牧人生活的地方,以草为生,特别注重草被的保护,即使是居住地也能够保留原来的草被,例如帐篷里不翻地皮能够透气,照太阳,搬迁后原地的草被依然生长如初。但由于生态观念和价值取向, 伦理道德,行为准则的束缚,环境保护观念与生态守护理念的支配下环境破坏率相对较低 2.4土地与大气保护 当地人不乱开荒,焚烧垃圾等。开垦土地破坏草原及草原生物,焚烧污染空气,会触犯人道与神规。以葬俗习惯为例,病死不宜土葬水葬,传染病毒毒死土生虫类或水生生物为忌讳。牧民们默认有些地方是“赞萨”,水源区,林木区,山崖等地是赞萨,有神的存在不容破坏一根草木,污染水源,改变领地的思想,会有报应和处罚。高原地区的植被稀少,一旦破坏难以恢复;空气稀薄,不容污染,在当地的农牧民的禁忌习俗中不被触犯 3.结语 佛教提倡万物有灵与众生平等,呵护生灵教义观念。在佛教思想的滋润下,具有灵性的一切物体值得保护,在这样的思想下孕育了民族生态智慧。藏族文化中的环保思想来源于苯教的宇宙观与世界观,印度佛教与本土苯教文化融为一体形成了藏传佛教, 在历代法王或赞普施行“十善法”、“五戒”、“法十五条”、“七大法律”、“人道十六则”等在思想道德与法律制度结合最终定格于民族生态保护观念。政府的政策与经济的支持,在文化层面值得挖掘利用民族生态智慧中的环保理念,它源于文化,贴近生活;源于习俗,贴近生态,对生态环境保护有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绍亭,何明:民族生态学理论方法与个案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