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嬗变.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嬗变

论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嬗变   摘要:本文立足于东南亚华侨、华人社会,从东南亚各国华文教育政策的改变出发,对东南亚华文教育从“华侨华文教育”向“?A人华文教育“转变过程进行梳理 关键词:华文教育;东南亚;嬗变 华文教育在东南亚地区的产生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地缘、政治以及社会文化的因素。对其发展和嬗变进行研究,找出其发展变化的规律,预测其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掌握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动向,而且对于其他地区华侨、华人华文教育的发展也是一种有益借鉴 一、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早期阶段――旧民主主义的华侨教育 中国汉族向东南亚的移民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汉魏时期①,然而,与东南亚华人社会形成密切相关的移民浪潮发生在19世纪。1858年,《天津条约》后,中国东南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在东南亚殖民者的“招诱”下,开始大量移民东南亚 华侨移居东南亚后一般从事体力劳动和手工业或小商品零售,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受到殖民地政府的压榨和皇家华人(以殖民地为祖国的土生华人)的歧视。为了与殖民地政府和土著酋长打交道、管理账目、代书平安家信以及受“叶落归根”思想的影响要保持作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18世纪,在东南亚地区的私塾、义学的基础上,现代华侨学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到1935年,马来西亚华文学校发展到658所 华侨华文教育作为华侨社会的衍生物,它同华侨社会一样存在民族主义的倾向,渗透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一定程度上整合了东南亚华侨社会,在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一致抗日的空前局面。经过抗战洗礼,东南亚华侨华文教育在上个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得到了一个巨大的发展。例如,1948年泰国华文学校达到500余所,在校学生多达6万余人。②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南亚的华人华文教育 (一)19世纪50、60年代华人华文教育遭到破坏性打击 19世纪50年代,东南亚华侨社会十分封闭,而且传统华侨的“叶落归根”思想使他们常常以“旅行者”自居③,对东南亚的民族独立运动表现为漠不关心,与新兴的国家政权缺少有效、正常、平等的沟通机制及程序。在冷战思维的刺激下,东南亚国家上千万华人被视为共产党中国的“第五纵队”,遂有东南亚各国的“排华、限华的政策”,华侨、华人社会以及华文教育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作为“祖籍国“的新中国无能力为东南亚华侨向华人的转变提供合理的模式,唯一能做的只是以解决华侨双重国籍的方式促使其向华人转变 然而,仓促上阵,一方面被迫“同化”,另一方面自身文化、教育权利不断丧失。以泰国为例,在銮披文政府的“强迫同化”政策下,对华文教育严加限制,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便已初见端倪。而1952年更规定,在泰国学校黑板上,连汉字都不可以书写;教师更受到警告,不可以用华族母语(即汉语)来做口头讲解 (二)上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东南亚华文教育复兴 今天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兴起,可以认为是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内在因素是经过上世纪50、60年代的“强迫同化”,东南亚华人绝大多数已经在政治上认同于所在各国。19世纪70年代,东南亚各国纷纷与中国恢复外交关系。东南亚各国不断放宽对民办华校的限制,同时也在不断的推进华文教育的国有化和本土化 这个时期,东南亚华文教育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在排华、反华的过程中,新加坡是唯一没有迫害华人的国家。1979年后新加坡开展推广华文运动。政府采取措施,宏扬华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发挥华语的商用价值,提高母语的教学水准。上世纪90年代重新修订的华文教育纲要,规定小学从二三年级开始学习汉语拼音,中学办高级华文课程,还指定国立大学加强中文专业的研究工作。据统计,全新加坡的华文私立学校、华文补习中心有近400家 在马来西亚华人通过“马华公会”和“董教会”等华人华文教育组织几十年来的坚持与努力,马来西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华文教育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有华文小学1283所,学生近68万人,教师3万余人,华文独立中学60所,学生6万人,教师3462人,3所华社民办大学即南方学院、新纪元学院和韩江大学,学生4000人,学生总人数68万余人 民族融合是战后东南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到20世纪末,东南亚华人与其他民族生活在一起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必然将逐步丧失其祖辈的某些特征,其中包括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今天,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的许多华人已经不会写汉字,不懂汉语。即使在华人比较多的马拉西亚,华文教育也面临重重困难。今天各地华人正在逐渐丧失其共同的特征而融合于当地的社会,如泰国华人已经不同于印度尼西亚华人,菲律宾华人也不同于马来西亚华人。马来西亚1283所华文小学中,学生数约为68万,其中22000余人为非华裔学生,马来族人为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