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版七下10邓稼先课件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义务教育教科书
10. 邓稼先
杨振宁
板块:教学设计—课件
教学目标
1. 积累并掌握重点字词。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概括邓稼先的性格特点。
3. 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词语记诵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仰慕:敬仰思慕。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鲜为人知:很少被人知道。
当之无愧:承当得起,不愧这个称号。
元勋:立了大功的人。 铤:疾走。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的力量。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读完小学和中学后,1945年从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1950年到美国普渡大学留学,学习理论物理。他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又奉命带领几十名大学毕业生开始研制原子弹、氢弹,直至病逝。
邓稼先简介
杨振宁于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1938年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西南联大就读,1942年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1945年到1948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位。1949年,杨振宁进普林斯敦大学研究,1956年与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们是同乡、同学,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隐姓埋名28载。
PPT模板下载:/moban/ 行业PPT模板:/hangye/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PPT图表下载:/tubiao/
优秀PPT下载:/xiazai/ PPT教程: /powerpoint/
Word教程: /word/ Excel教程:/excel/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试卷下载:/shiti/
教案下载:/jiaoan/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提示
1. 分别总结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具体内容。
六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写屈辱的历史,突出邓稼先的巨大贡献。
第二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通过与奥本海默作对比表现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侧面表现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第五部分:通过特写表现其精神崇高。
第六部分: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2.文章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引子;
第二部分简介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也是第二部分的扩展;
第五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体化;
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
结合课文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④“文革” 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⑤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没有私心
真诚坦白
从不骄傲
最高奉献
⑥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⑦1982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第一部分写邓稼先,为什么先从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写起?
先概述我国一百年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民族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奥本海默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5道广东电力发展新能源工程师岗位面试问题考察点及参考回答.pdf
- 挤压综合征课件.ppt VIP
-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pptx VIP
- urit全自动尿液有形分析仪临床使用2014.pptx VIP
- Samsung三星条形音响 HW-Q600F(2025)使用手册中文版.pdf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进度表.pdf
- 2024年重庆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考试真题试卷及答案.docx VIP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开学典礼校长致辞:乘金秋之风,启成长新程.docx
- EXPEC2000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系统用户手册.pdf VIP
- 小学教师专业发展-PPT课件(全).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