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得百花酿浓蜜,阅读千文提素养
采得百花酿浓蜜,阅读千文提素养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说的“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风趣等人格修养。而语文素养的提升有赖于大量的阅读积累,而读书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所以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包括课外阅读很重视。故此,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关键词:农村学校;课外阅读习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260-02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课程标准中关于课外阅读,在每个学段都有量的规定和内容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培养学生较强的课外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是多么重要。这么多年的语言教学也告诉我: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可见阅读对于语文的重要性。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要想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单凭教材局限的文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树立“大语文教育观”,把学生带进阅读的海洋
在农村学校工作的我深深地体会到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面窄,量少,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极大地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在语文口语交际课上,我们的学生经常词不达意,甚至哑口无言。特别是习作,写得“好”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中心较明确,句子较通顺,错别字较少而已。要想拿出一篇美文,唉……针对农村学校课外阅读的现状,培养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刻不容缓!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对农村学校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进行了初探,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形成“我”要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阅读有兴趣,就为提高阅读能力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仅凭课内老师引导阅读,写起文章来挺费劲的。所以,我们首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为了在阅读实践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故事会形式,将“孟母三迁”、“程门立雪”、“凿壁借光”等故事讲给学生听,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2.利用图书,激发兴趣。“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常在书店逛,哪有不沾书香”。书店里,看书的孩子很多,都在翻看着自己喜爱的书籍。书店就是一个“气场”,孩子去得多了也就被吸引了。书店里图书齐全,有许多孩子们喜欢读的书。在这里,不用教他们,他们自己就会翻书读,这对激发孩子对书的兴趣很有帮助。所以,每到假期,我会引导家长带孩子走进书店,让孩子在书的海洋中感受读书的气氛。孩子在书店不但可以发现自己喜欢的书,更能体验到书带来的乐趣,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
3.创造环境,激发兴趣。“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可见良好的阅读环境在阅读兴趣培养中的地位。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阅读环境,通过张贴名人名言、布置“流动书柜”、举办晨间阅读活动等形式,让教室墙壁浸透着浓浓的书香,营造读书氛围
二、指导阅读,促进“我”会读
兴趣虽然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动力,但是学生光有阅读的兴趣,没有正确有效的读书方法,其阅读的收效也将甚微。学生可能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即使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在多读中感悟。小学生在阅读时,很多人只是为了追求情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要想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多读,在读的过程中,深入透彻地思考。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在阅读时强调多读,在多读的基础上求质量
2.学会边读边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边读边思,才能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阅读的效果显而易见。所以,在布置学生默读时,我会提示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如: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出重点词句;在相应的词句旁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比如:在教?W《乡下人家》一文,我会出示问题:“文中描写了哪些乡村的风景?哪一处最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每一个场景?在旁边写出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引导学生用“地点+景物”的格式归纳场景。生通过细心研读,很轻松就概括出来了,为概括主要内容打下了基础,也为进一步领会乡下人家的美景做好了铺垫。所谓课内学方法,就是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充分发挥以读促思、以读促写之效
3.借助工具书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工具书也一样,它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探究新知的需要,是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的得力助手。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文,理解“狰狞”一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