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李白诗中的“水”意象》(作者王强斐).docVIP

论文《论李白诗中的“水”意象》(作者王强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文《论李白诗中的“水”意象》(作者王强斐)

论李白诗中的“水”意象 作者:王强斐 [摘 要] “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意象在李白的诗歌中频繁出现,这并非偶然的文化现象。据统计,在李白1000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476个,平均每两首多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并不包括与“水”相关的江、河、湖、海等。诗人笔下的“水”意象千姿百态,不仅出现的次数之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之广,与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水”意象和其它诗人笔下的“水”意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意蕴。可以说,这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的“水”意象折射出诗人李白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精神。因此,笔者拟以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为考察对象,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并讨论与“水”意象相关的诗人的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 [关键词] 李白 诗歌 水 意象 生命精神 “水”作为一种常见的自然意象在李白的诗歌中频繁出现,这并非偶然的文化现象。据统计,在李白1000余首诗歌中,共出现“水”字476个,平均每两首多诗就出现一个,其中并不包括与“水”相关的江、河、湖、海等。诗人笔下的“水”意象千姿百态,不仅出现的次数之多,而且涉及的范围之广,与中国文化意义上的“水”意象和其它诗人笔下的“水”意象相比有自己的特点和丰富的意蕴。可以说,这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的“水”意象折射出诗人李白的思想情感和生命精神。因此,笔者拟以李白诗歌中的“水”意象为考察对象,探讨它们的特点和涉及的内容,并讨论与“水”意象相关的诗人的思想情感与生命精神。 一 意象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易·系辞》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此后,其又纷纷出现于中国古代各种哲学和文艺典籍之中:东汉王充《论衡·乱龙篇》载:“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写道:“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明胡应麟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意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意象是构成诗歌这座大厦的砖瓦和诗歌生命的细胞。意象不仅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而且还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意象里头,不仅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而且积淀了人类、民族、群体的生命意识和情感。因此,它具有更高的概括性和更丰富的内容。 意象,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它应是“意中之象,有意之象,意造之象”,而不是“表象和纯粹的感性映像”,它是“思维化了的感性映像,是具象化了的理性映像”。[1]可以这么说,意象是人的主观情意与外在物象的统一。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意象的产生都是物象特点和作者感情投射的共同结果。换言之,意象乃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意象由“意”和“象”共同组成。其中,“意”包括情、志、事、理等方面,“象”则可包括景、物、色、音等;二者结合起来构成了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和古典诗学的基本范畴——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诸如梅、兰、竹、菊、松、月等意象屡见不鲜。这些意象由于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人们的审美观照下,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承载着那些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同的美好品质,譬如梅的高洁,松的刚直等等。当然,“水”作为包容性极大的原始自然意象也纷纷出现于古诗词中: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多处描写“水”,可谓满卷氤氲着旖旎的“水”气:“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2]遥远的“水一方”与美丽的“伊人”相联系着、辉映着,让人无比思慕和怀想;《老子》第八章上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把水的品质与人的美德相提并论,并将“水德”誉为众德之首;《论语》中载孔子观水有感之“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更是予“水”以高度的哲学情思;孟子的水舟之喻;荀子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等等。古人在观水和评水的过程中融入了人为主体的自我观照。当然,还融入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和传统意念。 “水”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大量出现,并非一种偶然的文化现象。在过去以农桑为国家经济基础的社会里,“水”对农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作为农业的命脉和生命之源的“水”,于古人看来十分神圣且重要。《史记·封禅书》等都记有先民祭祀水神之事。可以说,“水”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对人类而言,水是万物之源,人的生命自然和水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 《管子·水地》就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还说“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由于“水”的重要性意义,因此,古诗词中就出现了写“水”的篇章,“水”也无不承载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打上人的主观情意的烙印,且寓寄着丰富的意蕴。(未完待续) 1

文档评论(0)

vc5gv1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