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孝孝论文正文
目 录前 言2《索尔维格之歌》介绍及创作背景2(一)《索尔维格之歌》词曲作者介绍2(二)《索尔维格之歌》的创作背景4二、《索尔维格之歌》音乐本体中挪威民族音乐元素的独特性4(一)《索尔维格之歌》独特的音乐本体4(二)《索尔维格之歌》华丽的演唱技巧8(三)《索尔维格之歌》音乐元素的民族性9三、《索尔维格之歌》在挪威社会文化中的重要性10结 语11参考文献12致 谢13歌曲《索尔维格之歌》中独特的挪威民族音乐元素前 言《索尔维格之歌》是《培尔·金特》组曲配乐曲中的一首经典之作。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探索其艺术创作中融入的民族元素的独特性,有助于了解歌曲创作的根源。有利于扩充我国音乐元素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壮大本民族文化。作为一名声乐专业的学生,我已掌握了《索尔维格之歌》的旋律,对诗剧《培尔·金特》剧情也基本了解,通过对词曲者的进一步了解可继续探索歌曲《索尔维格之歌》创作过程中挪威民族音乐元素的融入及挪威民族民间音乐的特色。音乐巧妙的表现了索尔维格生动形象的艺术角色,深入刻画了人物心理状态及特点。其优美的旋律脱俗的意境和丰富的表现力,使作品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作曲者格里格是挪威著名民族派音乐代表人物,作曲者自身的爱国情怀使得作品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性。歌曲创作的一切来源都将我们带进挪威这个民族气息浓重的国家,让我们跟随音乐追溯这独特的挪威民族音乐元素。一、《索尔维格之歌》介绍及创作背景(一)《索尔维格之歌》词曲作者介绍 爱德华·格里格(公元1843—1907年),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最重要、最有代表性的作曲家,也是第一个被世界所承认的斯堪的纳维亚作曲家。1843年6月15日出生于挪威西部著名的海港、商业城市卑尔根,这是一个民族浪漫主义思想非常活跃的地方,也是接受异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地方。1907年亦卒于此。他的父亲亚历山大·格里格是苏格兰裔富商平常喜爱音乐,会弹钢琴。母亲耶馨·朱迪斯·哈格吕普是出身望族的女诗人,也是一位出色的业余钢琴演奏家。格里格集成了母亲身上全部的诗人气质和音乐天赋。6岁时母亲开始教他弹奏钢琴,9岁时自己开始作曲。1858年,父亲听从了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奥利·布尔(公元1810-1880年,挪威小提琴家)的建议,把格里格送往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接受专业系统的音乐教育,在此学习期间掌握了系统的音乐理论知识,深刻的感受到了西欧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气息,在音乐风格上深受肖邦、舒曼等人的影响。1862年毕业。1863-1866年,在哥本哈根活动,并从师尼尔斯·加德(公元1817-1890年,丹麦作曲家),进一步开阔了视野。在此期间与致力于创建挪威民族乐派的作曲家查德·诺拉克(1842-1866年)等人一起组织建立了“尤特皮”乐社,旨在创造介绍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民族音乐,使其得到更广的传播。1864年回国后在克里斯蒂安那创办了音乐会社并任指挥,在英、法、德、意等国曾多次举办音乐会,演出的曲目都是挪威音乐。1868年创作的《a小调钢琴协奏曲》成为格里格的代表作,并得到了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的高度赞扬。1876年,格里格为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配乐并上演,而且大获成功。1890年入选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07年逝世,挪威为之举行国葬。 格里格一生都在为弘扬挪威民族文化精神做贡献,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大合唱、抒情歌曲、小提琴奏鸣曲、室内乐、小提琴奏鸣曲等作品。其代表作有《钢琴抒情曲集》、《a小调钢琴奏鸣曲》、乐队作品序曲《秋天》、组曲《培尔·金特》两套、《交响舞曲》等等然而格里格的交响组曲《培尔·金特》当之无愧的是他创作的辉煌。 易卜生于1828年3月20日出生在挪威南部的海港小镇斯基恩,十五岁辍学离家当药店学徒,并开始进行剧本创作。在第一本剧作诗剧《凯提林》遭到拒绝后他没有灰心,继续创作并逐渐取得了一些名气,成为卑尔根挪威剧院的首任驻院剧作家。挪威剧院关闭后,他被迫失业,于是1864年他开始了二十多年的国外之旅。期间他创作了《布朗德》、《皮尔·金特》、《青年同盟》等作品。1875年易卜生移居慕尼黑并开始了写作有关于“社会问题剧”的剧作。在《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等剧作里,他把视野投向了挪威的中产阶级家庭。1882年写作《人民公敌》表现出了对民主社会的怀疑。晚年的易卜生重拾自我认知和心理分析的主题,《野鸭》、《海上女人》、《海达·盖布勒》里自然主义的对话和象征主义意向混杂,《建筑大师》就是这个时期间的作品。《当死人醒来的时候》为他的创作生涯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1906年5月23日,易卜生离开人世。2006年是他逝世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