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舌苔 苔色:白、黄、灰、黑 苔质:厚薄、腐腻、润燥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望舌 (1)苔质 薄苔:主表证, 疾病轻浅 厚苔:主里证, 外邪入里 五、望舌 润燥苔 润苔:津液未伤 燥苔—津液亏耗、 热盛伤津 五、望舌 腐腻苔 腻苔—主湿浊、痰饮、湿温 腐苔—主食积胃肠,痰浊内蕴 返回目录 返回本节 五、望舌 五脏生理功能和调补要点 名称 生理功能 调补要点 肝 主疏泄 主藏血 1、气机通畅 2、肝血充沛 心 主血脉 主神明 1、恢复安宁 2、滋补心阴 脾 主运化,主统血 1、以通为补 2、粥糜调养 肺 主宣发肃降,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 1、慎护卫阳 2、培土生金 肾 藏精,主水液, 主纳气 1、用之有度 2、阴阳并补 古代养生学说——庄子 庄子:战国时代哲学家,养生观点有三点: 1、主张无欲、童心。 2、强调虚无恬淡、清净无为。 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 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主张顺应自然养生法。 总之,庄子认为养生分养形和养 神,指出去物欲以养形,致虚静 以养神,形神不亏,便可长生。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享年73岁。著有《春秋》。 《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时血 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 戒之在得”。意思是说,青年时不贪色, 中年时不好斗,老年时不贪婪。同时主 张“居无求安、食无求饱”。就是说居住 不要追求舒适,饮食不得过饱。 这些养生论点,仍对我们有所启迪。 古代养生学说——孔子 心性养生法 三 心性养生的意义 “心性养生”通俗地讲就是“养心”。 有人说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而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养心是养生的核心和关键。 心态平衡,心理健康是WELLNESS的关键 四 心性养生的方法 (一)修性养神 (二)情志调摄 1、清静养神 1、情志节制法 2、立志养德 2、情绪宣泄法 3、循理乐俗 3、情志转移法 4、疏导法 5、情志制约法 四 心性养生的方法 (一)修性养神 1、清静养神 ① 思想清静,戒除杂念 《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 《医钞类编》所说:“养心在凝神,神凝则气聚,气聚则形全,若日逐攘扰烦,神不守舍,则易于衰老”。 (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 ②少私寡欲 《黄帝内经》则描述为“志闲而少欲”; 《类修要诀》提出“绝私念以养其心”。 都是主张减少私欲,降低嗜欲,还心神以清静。 (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 ③怡养性情 中医养生学认为:“精神内守”是防病治病的根本,也是养心的核心所在。 所谓“精神内守”是指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及心理状态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使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协调而不紊乱。 俗话说:“常人不可无欲,又复不可无争。”但这些日常的欲望和争取力要掌握适度,要以思维、理性和意志的力量加以控制。 (一)修性养神-清静养神 怡养性情,戒除“六害”:《太上老君养生诀》劝戒: “一者薄名利,二者禁声色,三者廉货财,四者损滋味,五者除佞妄,六者去嫉妒”。 正所谓:“酒色财气四道墙,人人都在里边藏,若能跳出墙外去,不是神仙也寿长” 如何跳出“墙外”去呢?要修练内功,要怡养性情。 (一)修性养神-立志养德 2、立志养德 ①立志:有理想,树信念。 《内经》倡导的“恬淡虚无”; 老子倡导的“清静无为”; 庄子提出的“虚静恬淡,寂寞无为”等。 他们倡导的是摒弃杂念,淡漠名利,心神内守,追求理想,实现抱负,成为救世济人的有用之材。 (一)修性养神-立志养德 ②养德:多行善事,助人为乐。 “多行善事”,古人称“积德行善”,现在称“助人为乐”。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总结其长寿经验时认为,身心修养好的人,内外百病皆不发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祟;道德修养不好者,纵服玉液金丹,也不能长寿。 (一)修性养神-循理乐俗 3、循理乐俗 ①开朗乐观: 中医学认为:精神乐观可使营卫流通,气血和畅,生机旺盛,从而身心健康。正如《素问·举痛论》言: “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 (一)修性养神-循理乐俗 ②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是指对自己所处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要有充分的满足感。 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时常享受满足感。 (二)情志调摄 人的情志就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变化。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不同的情感反应。在一般情况下,人的情感能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但是,突然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