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第 1期 植物检疫 PLANTQUARANTINE
危害美 国小麦的3种检疫性病原真菌
华 丽 王定国 黄 挺 高 军 陈萍
(广州{“入境检聆榆疫局 广东广州 5107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新增加的危害美国小麦的3种病原真菌(麦类条
斑病菌、小麦基腐病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的分类地位、分布、寄主、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 ,
以供 口岸人员检疫参考。
关键词 麦类条斑病菌;小麦基腐病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检疫性病原真菌
中图分类号 S432,S41—30
美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输出国,随着美国小 座上产生小分生孢子,作为初始病原侵染小麦的维
麦的进 口,有害病原真菌传人我国的风险也逐渐增 管系统。麦类条斑病菌是 目前所知的唯一侵染小
大。2007年公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 麦维管系统的病原真菌,能造成小麦50%~80%的
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中新增的麦类条斑病菌、 减产。
小麦基腐病菌、麦类壳多胞斑点病菌,在美国都有 感病植株的[1-F片、叶鞘和茎上能观察到明显的
分布。但 目前我国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在对进 |l美 黄色条斑。条斑表现为细长的边缘黄色的棕色条
国小麦实施检疫时,仍主要针对我国原禁止进境的 纹(坏死的维管组织)。通常叶片上黄色条纹中央
一 类危险性病原有害生物——小麦矮腥黑穗病菌 的棕色线条会延续到叶鞘。感病植株的节 比正常
(TCK)和小麦印度腥黑穗病菌(TIM),国内关于新 植株的颜色更深,沿纵向切开时,可观察到节组织
增加的这3种病原真菌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介 的内部也呈棕色。感病植株发育迟缓,梢部 白色且
绍了这 3种检疫性病原真菌的分类地位、分布、寄 不育。即使能产生种子,通常也是干瘪的。当气候
主、为害情况、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措施,以供 口岸人 炎热加剧水分胁迫时,感病植株会 出现烧 灼
员检疫参考。 症状 。
1 麦类条斑病菌 1.5 生物学特性
1.1 分类地位 麦类条斑病菌分生孢子梗无色,长 5—18}xm,
麦 类 条 斑 病 菌 Cephalosporium gramineum 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椭 圆形至长椭 圆形,2.8一
NisikadoetIkata(异名 HymenulacerealisEllis 8.4m×1.4~3.5m。秋天和冬天该病菌通过根
Everh)属半知菌亚 门(Deuteromycotina)丝孢纲 部伤 口侵入,通过维管扩散至全株,春天和夏天时
(Hyphomycetes)丛梗孢 目(Moniliales)丛梗孢科 能观察到条斑。夏天该病菌在病残体中腐生,可在
(Moniliaceae)头孢霉属 (CephalosporiumCorda)]。 未腐烂的麦杆中存活3年以上。并能在潮湿环境
1.2 主要分布 下大量产孢,通过雨水传播 。
美国、日本、苏格兰、英格兰、加拿大,中国无 1.6 防治措施
分布 j。 麦类条斑病菌是一种土传病原真菌,目前仍没
1.3寄主 有有效的真菌药剂及有效的防治措施 (焚烧麦茬,
该病菌能侵染大多数的冬季谷物,引发冬小麦 深翻耕,推迟播种),导致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污染。
的条斑病 。,该病菌也能侵染无芒雀麦,鸭茅,草地 有关研究表明种植抗性品种能减少麦类条斑病的
早熟禾等草类并可能在本地草类中定殖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同步检测为害百合种球3种检疫性病毒的多重RT-PCR方法.pdf
- 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longipes)角质酶的纯化和特性(英文).pdf
- 偃麦草属E染色体组特异SCAR标记对Lr19的特异性和稳定性研究.pdf
- 一个二粒小麦LRR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的克隆和鉴定.pdf
- 一个小麦csAtPR5一类似基因的克隆、鉴定和表达分析.pdf
- 应答白粉病菌胁迫的黄瓜S17叶片功能蛋白质组学初步分析.pdf
- 应用DPO引物检测马铃薯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研究.pdf
- 应答调节蛋白基因flgRRxoo对水稻白叶枯病菌毒性表达的调控作用鉴定.pdf
- 应用HYSPLIT-4模式分析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pdf
- 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