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入
教育的变革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詹天佑与京张铁路
候德榜与“候氏制碱法”
第七学习主题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第21课 教育和科学技术
导入
随着西方思想文化的不断涌入和近代新式学堂的兴办,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一些有远见卓识的知识分子努力学习西学,为了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富强,在科技领域奉献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872年8月12日清政府首次派遣30名赴美留学生合影
私塾教育
(抄满五万字)
清朝举子作弊的小坎肩
准考证和补考证
清代科举考试
科举看榜图
科举取士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宋代以后考试内容以经义为主,明清时以四书五经为内容,以八股文为文章格式。
明清科举考试
选官简图
童 生
童 试
院↑试
府↑试
县↑试
生 员
(秀才) 第一名 案首
廩生
增生
贡生
监生
廷
试
授官
任职
乡试(三年一试 又称秋闱)
举 人
第一名 解元
会试(次年举行 又称春闱)
贡 士
第一名 会元
殿试(三年一次)
进 士
第一名 状元
授官
任职
一甲赐进士及第
第一名 状元
第二名 榜眼
第三名 探花
二甲赐进士出身
第一名
金殿传胪
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第一名
金殿传胪
第一名 朝元
朝考
授
官
任
职
1862年由恭亲王奕等奏设,在北京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它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派兴办的新式学堂,打破了儒学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京师同文馆
学员除学习汉文外,主要学习外文,同时学习天文、化学、物理、算学、万国公法、外国史地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学生毕业后大多任清政府外交官员、译员和洋务机构的官员。
恭亲王奕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京师大学堂
成立时的门匾
(1898)
光绪帝
1871.8.14~1908.11.14
爱新觉罗.载湉[tián]
庙号德宗 年号光绪
醇亲王之子 慈禧侄儿
↑戊戌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
(旧时北京大学图书馆前身)
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校门→
办学方针:中西并用
宗旨:广育人才 讲求时务
意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先河
京师大学堂毕业文凭样张
(北京大学档案馆藏)
北京大学
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名北京大学
蔡元培
1868.1.11~1940.3.5
浙江绍兴人
民主主义革命家 教育家
1917~1923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办学方针: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思想核心:“思想自由”原则
“兼容并包”主义
意 义: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心
和五四运动发源地
北京大学堂的青年足球队
教育模式新颖,不拘一格,认为教育是国家兴旺之根本,是国家富强之根基。教育思想灵活,兼容并包,不因学术争议而排斥,广泛吸收各家所长。主张教育应注重学生,反对呆板僵化。还提倡美育、健康教育、人格教育等新的教育观念。
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郑观应
1842~1922
广东香山(今中山)三乡雍陌人
近代著名文学家 思想家 实业家
张之洞
1837.9.4~1909.10.5
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
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至此,历时1300多年科举制度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冯桂芬
1809~1874
江苏吴县木渎人
清朝著名思想家 散文家
詹天佑
1861.4.26~1919.4.24
字眷诚 号达潮
广东南海县(今广州荔湾区)人
中国铁路之父 中国近代工程之父
詹天佑是中国第一批赴美幼童留学生。大学毕业回国后,设计、主持修建了外国工程师无法修建的滦河大桥,得到中外人士的赞扬,被选为英国工程研究会会员,成为参加国际性学术团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滦河大桥被唐山地震破坏
詹天佑在美国使用过的碗
詹天佑测绘京张铁路线的仪器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905年,詹天佑出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亲自率领工程队勘测线路,出色地完成了居庸关、八达岭两大隧道工程。
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
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要经过地势陡峭的八达岭。为了保证列车能安全地爬上八达岭,詹天佑创造性地运用“折返线”原理,从青龙桥起依着山腰设计了一条“人”字形轨道,来降低坡度。列车在这里用两个车头,一拉一推,保证了列车安全爬上陡坡。这是詹天佑在铁路史上的一大创举。
京张铁路青龙桥车站詹天佑铜像
京张铁路通车典礼
(1905.9~1909.8)
“花钱少、质量好、完工快”。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在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用碱。1862年,比利时化学家索尔维发明制碱法。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