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土壤污染与环境健康-有机污染最新.ppt

第3讲-土壤污染与环境健康-有机污染最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修复微生物及其修复原理 (1)、土著微生物 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对环境的适 应 过程,驯化 (2)、外来微生物 加到环境中的微生物 ;接种 (3)、基因工程菌 遗传工程的手段将能降解的多种污染物的基因转入到一种微生物细胞中,具有广谱降解能力 对有机污染物的修复原理 由微生物将有毒异型生物质转化为无毒稳定中间产物或彻底降解为矿化 终产物的生物降解过程 通过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降解 污染物被微生物吸收到细胞内后,由胞内酶降解 微生物修复的基本条件 碳源、能源、O2 ; 大多数污染物都可以作为微生物生长的营养物, 能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种群; 无机营养:N、P、微量有痕量元素; 适宜的温度:0~30℃; 适宜pH:6-8 微生物的获取:长期驯化、分离纯化、基因工程 改造 ★ 培养方式: 混合培养和纯培养 微生物修复POPs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 ① 成本低,其处理费用约为热处理的1.3- 1.4、理化处理的1.2- 1.3; ② 对环境影响小 ,不破坏植物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如使用得当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③ 处理形式多样,可进行原位、异位及原位-异位联合修复;原位修复操作简单,不破坏土壤环境;某些微生物可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生存,若通过基因技术使其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则对治理特殊环境条件下的污染有利。 缺点: ① 某些微生物只能降解特定类型污染物;有些情况下不能将污染物全部去除; ② 微生物,酶制剂可能带来次生污染问题,并对自然生态过程产生一定影响; ③ 加入到修复现场环境中的微生物,可能由于竞争或难以适应环境而导致作用结果与实验结果出入较大 。微生物修复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温度、氧气、水分、pH等均可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修复效果,为降解菌提供适宜条件以促进其生长繁殖至关重要。 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这一技术治理污染土壤的时间相对较长。 四、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植物修复 POPs的植物修复 1、有机污染物的直接吸收作用 化合物被吸收到植物体后,植物可将其分解,并通过木质化作用使其成为植物体的组成成分通过挥发、代谢或矿化作用使其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为无毒性作用的中间代谢物,如木质素,储存在植物细胞中,达到去除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含氯溶剂和短链的脂肪族化合物、草剂阿特拉津 影响因素: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环境条件;植物种类。 2、植物释放分泌物和酶去除环境有机污染物 酶及一些有机酸脱落的根冠细胞为根区的微生物提供重要的营养物,促进根区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例如:硝酸盐还原酶和漆酶可降解军火废物如TNT 根际区微生物密度增加,多环芳烃的降解增加 3、根区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植物根区的菌根真菌菌与植物形成共生作用,有其独特的酶途径,用以降解不能被细菌单独转化的有机物; 植物根区分泌物刺激了细菌的转化作用,在根区形成了有机碳,根细胞的死亡也增加了土壤有机碳,这些有机碳的增加可阻止有机化合物向地下水转移,也可增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矿化作用 另有研究发现微生物对阿特拉津的矿化作用与土壤有机碳成分直接相关。 于第10、30、60、90 d各采土样一次,测定PCBs含量和微生物区系。 试验处理及编号 供试土壤:采用上述PCBs高风险区表层土壤,9种PCBs总含量为80.2 ng g-1 PCBs复合污染土壤的强化微生物修复研究 不同碳素条件对土壤可提取态PCBs含量的影响 淀粉 葡萄糖 琥珀酸钠 不同碳氮比条件下供试土壤中PCBs含量的动态变化 T10: C/N比为10:1;T11: C/N比为25:1;T12: C/N比为40:1 水分和扰动条件下供试土壤中PCBs含量的动态变化 T13: 淹水; T14: 扰动 PCBs长期复合污染土壤中,当淀粉加入量为1.0 g C kg-1土,葡萄糖和琥珀酸钠加入量为0.2 g C kg-1土时PCBs的降解效果明显; 土壤C/N比为10:1的处理效果优于C/N比为25:1和40:1; 人为扰动(即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有利于土壤中PCBs的自然降解。 P P+AM P+R P+R+AM CK CK-对照;P-种苜蓿;PAM-苜蓿+菌根真菌;PR-苜蓿+根瘤菌;PAMR-苜蓿+菌根真菌+根瘤菌) PCBs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研究 重度污染土壤(T1) 轻度污染土壤(T2) 植物-微生物联合处理对供试土壤中PCBs总量的影响 P: 23.5% PAM: 24.1% PR: 25.5% PAMR: 26.9% P: 15.8% PAM: 14.8% PR: 20.6% PAMR: 23.2% PCBs降解效果 PCBs同系物在重污染土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