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2011年考量中国听力学.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盘点2011年考量中国听力学

盘点 2011 年考量中国听力学 中国听力学网总编 汉东声 2011 年在全球经济依然动荡不安中,匆匆结束。低碳、气候变化、欧元区危机、医改、通胀、房地产控制 等成为 2011年滞留在人们心中的关键词。2011年作为 21 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第一年,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刚刚经历了从 2008 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和尔后的复苏,却因欧债风险步履蹒跚和美 国经济复苏艰难,再次陷入全球性的经济衰退。2011 年中国成为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经济总量排名第二、外汇储 备全球第一的世界大国,与此同时,中国股市却丝毫没有收益,变成世人哀叹的一年。用狄更斯的描述可能再恰 当不过了:2011 年“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拥有一切,人们一无 所有……。” 不过,中国听力学行业在 2011 年因其表现不俗,备受关注。我们看到听力行业产值的持续增长,给传统行 业借机入市带来巨大的机会;我们看到国家政策的依然大力支持,为听障残疾人士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低价的康复 服务;我们看到听力学作为国内一门刚刚萌芽的学科,在 2011 年展示了快速发展的潜力;虽然因郭美美事件备 受影响的中国慈善事业,2011 年我们依然看到来自全球各地的个人和机构,为中国听障人士做了大量的捐赠,包 括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盘点 2011 年的中国听力学,我们因取得的成就而欣慰,展望 2012 年,我们因发展的前景 而信心十足。 国产听力设备全线启动 10 年前,中国的听力检测设备市场完全是由国外五大厂家垄断,鲜有任何国产听力器械的踪影。随著近年 来国外听力行业整合的加速,目前全球生产听力检测设备的厂家已经高度集中在丹麦的 WDH控股(奥迪康的母公 司)下属的国际听力和大北集团的 Madsen 公司两家手中。高度垄断虽然给企业带来更高的利润,但是也给新起 的竞争者创造机会,尤其是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我们看到国产听力计和其他听力检测设备在过去三年中快速 成长,到了 2011 年,国产听力设备已经开始显现其竞争优势。 据中国听力学网()的统计,目前至少有 5家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入市 的的听力检测设备厂商,其中以四川微迪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系列听力计为代表。该公司是目前具备能生产 从低端到高端听力计的厂商之一,已经推出符合国标 GB/T 7341.1-1998标准 1 型听力计,即常说的临床诊断听 力计,严格讲,应该是 1HFA 型听力计,包括纯音听力计、高频听力计和言语听力计。其他厂商包括福州的丽声 助听器公司、北京的贝尔协昆等 5家公司。 因为专一 所以专业 Page 1 of 6 在 2011 年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也大大加速国产听力行业的发展。比如为了提高特殊教育学校的康复质量, 2011 年中国政府开始为特殊教育学校大规模采购听力计等设备,和过去不同的是,首推国产听力计。根据中国听 力学网的数据,在 2011年,全国至少有 30 个省市地区的教育系统采购近 150 台听力计,其中一个省听力计的采 购量超过 30台,这是不多见的。 目前至少有四家公司推出国产的耳声发射检查设备,包括河南迈松医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和北京长江源科技 公司。由 6家公司生产耳鸣治疗仪等。 虽然从市场份额看,国产听力设备不足 10%,但是从目前每年以 30%的增速趋势看,预计在“十二五”规划 结束时,国产听力设备的市场份额将上升到 30-40%,尤其在中低端听力设备领域,完全有可能达到 50%。 和听力计同时得到我们注意的的是国产人工耳蜗。尽管研制国产人工耳蜗已有多年历史,2011 年国产人工 耳蜗终于进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审批阶段,而备受关注。首先由上海复旦大学五官科医院研制,后由上海力 声特公司生产的 REZ-I人工耳蜗在 2011 年2 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批准,可以上市销售。据悉该产品将以 5-6 万的价格销售,和进口人工耳蜗的 15-20 万价格相比,无疑有巨大的价格优势。在第二轮申请时,杭州诺尔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