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文学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编  参考书目 1、中古文学论著三种[专著]?/?刘师培著;?陈辞编录. 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美的历程[专著]:?修订插图本?/?李泽厚著.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3、中国美学史[专著]:?魏晋南北朝编?/?李泽厚,刘纲纪主编.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4、中国哲学发展史[专著]·魏晋南北朝?/?任继愈主编.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5、美学散步[专著]?/?宗白华著. -?[2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6、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 -?北京:?中华书局,?1996 7、三国志[专著]?/?(晋)陈寿撰;?裴松之注. -?2版. -?上海:?中华书局,?1959 8、晋书[专著]?/?(唐)房玄龄等撰. -?北京:?中华书局,?1974 绪 论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起讫及分期:                 东魏→北齐 汉 魏    北方十六国→北魏   末 蜀 西晋          西魏→北周 建 吴                    隋 安      南方东晋 →宋→齐→梁→陈     ↓                      ↓   (196)………(约400年)……………………(589) 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从汉末建安(196)开始,到隋文帝统一中国(589)结束,约400年的文学史。 建安文学 正始文学 西晋太康文学 东晋文学 南朝文学 北朝文学 《宋书·谢灵运传论》 ——南朝·沈约 史臣曰:民禀天地之灵,含五常之德,刚柔迭用,喜愠分情。夫志动于中,则歌咏外发,六义所因,四始攸系,升降讴谣,纷披风什。虽虞夏以前,遗文不睹,禀气怀灵,理或无异。然则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周室既衰,风流弥著,屈平宋玉导清源於前,贾谊相如振芳尘於后,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自兹以降,情志愈广。王襃、刘向、杨、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然清辞丽曲,时发乎篇,而芜音累气,固亦多矣。若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踪,久无嗣响。至于建安,曹氏基命,三祖陈王,咸蓄盛藻,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 自汉至魏,四百馀年,辞人才子,文体三变。相如工为形似之言,二班长於情理之说,子建仲宣以气质为体。并摽能擅美,独映当时。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习,源其飙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徒以赏好异情,故意制相诡。 降及元康,潘陆特秀,律异班贾,体变曹王,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缀平台之逸响,采南皮之高韵,遗风馀烈,事极江右。在晋中兴,玄风独扇,为学穷於柱下,博物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殚乎此。自建武暨于义熙,历载将百,虽比响联辞,波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讬意玄珠,遒丽之辞,无闻焉尔。仲文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爰逮宋氏,颜谢腾声,灵运之兴会摽举,延年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秀,垂范后昆。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所处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环境: 1、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的时代特征是战乱和分裂。 2、由于政权的更迭频繁,统治集团中为了争夺权力的斗争也充满着杀气,许多文人被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3、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界的特点是:儒学衰微,玄学兴起,清谈成风,佛道盛行 。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征 ——文学的自觉 鲁迅在他的著名论文《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 曹丕的一个时代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文学的自觉”是本时期文学的最主要的特征。贯串整个魏晋南北朝,大约经过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 第一,对文学的重视和文学观的发展。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有了对各种体裁的文体辨析的意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作业】 1、课外阅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2、课外阅读李泽厚《美的历程·魏晋风度》。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第一节 曹操与曹丕、曹植:从人的自觉到文的自觉 一、曹操与人 的自觉 1曹操的生平 形式上主要用四言为主的乐府古题,抒写全新的时代感受。 内容上主要有二:一是用乐府记时事,二是用乐府抒壮怀。 风格:苍劲有力,慷慨悲凉,已完全脱出“三百篇”境,更非汉人四言可比。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