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超敏反应.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章 超敏反应

Ⅰ型 速发型 Ⅱ型 细胞溶解型 Ⅲ型 免疫复合物型 Ⅳ型 迟发型 药物或化学物质 吸入性变应原 食物变应原 酶类物质等 尘螨 世界上最强烈的过敏原; 主要致敏种类分为户尘螨和粉尘螨,其中最重要的是户尘螨; 影响螨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湿度; 花粉 春季花粉,花期一般为3-6月 梧桐 悬铃木属,在我国从南至北均有栽培,常见于林地、花园和行道; 花期在4月份,花粉有很强的变应原性; 花粉可引起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过敏性结膜炎,在脱敏治疗时也可出现系统性反应; 主要夏秋季花粉 蒿草 我国各地均产,多见于草原、林缘、谷地、荒坡及路旁等; 花粉传播高峰期在8月至9月中旬; 豚草 藜草 霉菌 室内外广泛分布 菌丝和孢子都可致敏,其中孢子致敏性最强。 引起的过敏以呼吸道症状为主,如鼻炎、哮喘 室外空气中多见; 易生存在植物上,属“作物真菌”; 青霉 室内主要霉菌过敏原; 动物 变应原主要是动物的释放物:皮屑、羽毛、唾液或尿液等; 常见为家养宠物(猫、狗) 蟑螂 常见的致敏种类为德国小蠊(左)和美洲大蠊(右); 主要接触途径为吸入空气中飘散的碎裂虫体和脱落的皮屑 食物抗原性 成分复杂 大部分热不稳定 食物过敏原引发症状的临界量 食物 蛋白质量 花生 0.2-125 mg 鸡蛋 0.1-200 mg 牛奶 0.6-180 mg 鱼 5 mg - 6 mg (食物) 其它因素 不新鲜的鱼虾、腌制类食物、啤酒等含有组胺、酪胺等介质; 食物添加剂(染料、香料等)、防腐剂、保鲜剂、调味剂的问题; IgE型抗体 Il-4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 肥大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双重作用:负反馈调节作用 IL3、IL5、GM-CSF、PAF作用下                             脱颗粒 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 作用主要有:  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1.致敏阶段 2.激发阶段 3.效应阶段 Ⅰ型超敏反应发生过程示意图 2.皮内试验方法 (1)皮内试验 (2)挑刺试验 3.临床意义 1)寻找变应原 2)预防药物或疫苗过敏 (二)血清总IgE检测 1.测定方法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2.临床意义 (三)特异性IgE检测 1.检测方法 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 免疫印迹测定法 2.临床意义 对Ⅰ型超敏反应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各种特异性IgE浓度数值和浓度分级 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共同抗原、变性自身抗原、外来抗原 抗体:IgG和IgM类抗体 参与细胞损伤的物质:补体 、吞噬细胞、NK细胞 细胞溶解 吞噬作用 ADCC作用 刺激或抑制靶细胞 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征 半抗原型 药物与血细胞结合 免疫复合物型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藥物對血球引起的反應  直接Coombs试验 间接Coombs试验 Coombs’ test 可溶性抗原 抗体:IgG、IgM 补体:C3a、C5a、C3b 参与细胞:中性粒细胞、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 不同大小免疫复合物(IC)的特性 免疫复合物沉积条件 1.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首要条件 ①IC与血小板表面受体结合,活化后释放组胺等活性物质; ②激活补体产生的过敏毒素(C3a、C5a)和C3b,能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活化,释放组胺等介质。 免疫复合物沉积条件 2.局部血液动力学改变 ①血流缓慢,易产生湍流; ②血流量大。 Ⅲ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类Arthus反应 全身免疫复合物病 血清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反应发生慢(24~72h),消退慢; 抗体和补体不参与,由T细胞介导; 发病无明显个体差异; 以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因子参与 参与IV型超敏反应的效应T细胞主要有CD4+Th1(TDTH)细胞和CD8+Tc(CTL)细胞。IV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与细胞免疫反应基本一致 细胞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一)抗原与效应细胞 抗原:胞内寄生菌、病毒、寄生虫、化学物质等 效应T细胞:CD4+Th1细胞、CD8+Tc细胞 (二)T细胞介导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1.CD4+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 Th1可释放IFN-γ、TNF、LT、IL-3、GM-CSF、MCP-1等细胞因子 2.CD8+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活化、脱颗粒并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等介质 活化后表达FasL,与靶细胞表面表达的Fas结合 感染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