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河傈僳族服饰项目总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连河傈僳族服饰项目总结

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傈僳族女子服饰 抢救保护专项经费项目的总结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保山市民委《关于下达2011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的通知》(保财教[2011]206号),下达我县2011年度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项目补助资金9万元,是平达乡黄连河村挖掘、传承、保护傈僳族女子服饰专项经费项目,现总结如下: 一、项目背景 傈僳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的滇西、滇西北的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河谷山坡地带。过去因服饰的颜色不同,曾有“白傈僳”、“黑傈僳”、“花傈僳”之称。保山市龙陵县的傈僳族历史悠久,其先民原来居住于金沙江两岸,16世纪以后迁入怒江。龙陵县的傈僳族,分布在全县7个乡镇19个行政村61个自然村中。生活在这片河谷沃土的傈僳人,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用她们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着本民族的服饰艺术,编制着美丽的蝴蝶彩衣,传承着神奇的传说,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缔造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龙陵县平达乡黄连河的傈僳族服饰比较花哨,色彩斑斓,傈僳族自称为“傈僳加勒”,意为花哨、好看,因而又称花傈僳。服饰处处显得雍容华贵、绚丽多姿,既有大自然的奇光异彩,又有清代宫庭服饰的严谨华贵。精美的服饰倾注了傈僳族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展现出傈僳族憧憬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用她们的巧手和七色织线、编织出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民族文化画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种文化的交融,傈僳族服饰正面临着危机。据调查,以前每个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套数很多,到现在一些青年女子只有一套,只在出嫁时或逢节庆日才穿,平时不穿,将导致傈僳族女子服饰习俗传承过程中变异的危险。其次制作工艺繁杂,制作一套傈僳族女子服饰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多,许多青年人都不太愿意学习,大部分妇女只会刺绣,会剪花纹图案的人很少。 挖掘、传承、保护傈僳族女子服饰,目的在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傈僳族女子服饰的文化内涵,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对傈僳族女子服饰进行有效的保护,更加有效的开展傈僳族女子服饰工艺流程的传承活动,为日后对傈僳族女子服饰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研究、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把傈僳族女子服饰打造成为我县的一系列特色文化产品特色文化产品,带动地方产业发展,提升产品档次,对产品的形式、图案、材质进行创新,使之形成形式多样的多元化产品,在当地形成民间工艺产品的中心加工基地,带动地方产业发展。 二、项目的概述 平达乡黄连河村委会位于龙陵县城东南部,全村国土总面积57.51平方公里,辖12个村民小组,507户,2184人,其中傈僳族240户1003人,占总人口的46%。2009年末全村经济总收入38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2元。 自古以来,服饰是傈僳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其他民族一样,用他们的语言、服饰、生活习俗记述着本民族的历史、故事、传说,喻示着本民族文化的历史标记。生活在这里的花傈僳服饰最为鲜艳美观,她们均喜在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头缠头,裙长及地,行走时随风摆动,宛如春天里的,荡人心魄。1—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