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荨麻疹2010.11.ppt

  1.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荨麻疹2010.11

荨 麻 疹 (urticria) 一.概念: 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渗透性增加所致的暂时性限局性水肿。主要表现为瘙痒性风团。严重者可伴发胸闷、呼吸困难、腹痛、呕吐或血压降低等系统表现。 二.病因: (一)食物: 动物性:如鱼、虾、蟹及蛋类; 植物性:如草莓、可可、番茄和大蒜。 不新鲜食物:碱性多肽。 (二)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各种疫苗、痢特灵、解热镇痛类、阿斯匹林、吗啡、可待因即某些中草药等。 (六)动植物刺激:如昆虫叮咬、荨麻刺激。 (七)精神因素与内分泌改变:如精神紧张、月经及妊娠。 (八)遗传因素:如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 (九)全身疾患:如SLE、RA、RF--慢性荨麻疹。 三.发病机制: (一)变态反应:多数为I型变态反应 I型变态反应引起的荨麻疹机制为: 变应原诱导机体产生IgE,该抗体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应原的致敏状态。当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通过与致敏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促使其脱颗粒,释放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缓激肽、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黏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局部或全身性过敏反应症状。 根据过敏反应发生的快慢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速发相反应(early-phase reaction)和迟发相反应(late-phase reaction)两种类型。 速发相反应通常在接触变应原数秒钟内发生,可持续数小时。该反应的化学介质主要是组胺。 迟发相反应发生在变应原刺激后6~12小时,可持续数天,参与该相反应的化学介质为白三烯(LTB4)、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前列腺素D2(PGD2)和细胞因子等。 少数属II型、III型变态反应。 (二)非变态反应:释放组胺、激肽及其酶类及前列腺素。 四.临床表现: 为皮肤科常见疾病,约15%-2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一)病程分型: 1.急性:短时期(6周)内痊愈; 2. 慢性:反复发作达数月(至少6周以上)至数年,甚或数十年之久。 (二)急性荨麻疹(Acute Urticaria): 以药物、食物和感染为较常见的原因。 (三)慢性荨麻疹 (Chronic Urticaria): 大多数患者找不到病因。 反复发生。 超过6周,长达数月或数年之久。 全身表现一般较轻。 部分发生有时间性规律,如晨起或睡前加重。 对患者生活、工作及情绪影响较大。 (四)特殊型: 1.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 机械刺激后于刺激部位发生风团 可单独发生或与荨麻疹伴发。 五.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明显瘙痒、发生及消退迅速、 消退后不留痕迹等即可诊断。 病因诊断常常比较困难。 七.治疗: 基本原则:去除病因、制止瘙痒、消除皮损和伴发症状。以抗组胺、抗炎、降低血管通透性及对症治疗药物为主,必要时结合局部外用药物。 (一)一般治疗: 1. 尽量找到并去除病因。 2. 避免诱因如易过敏及刺激性食物。 3. 慢性荨麻疹应注意慢性全身性疾患。 (二)全身治疗: 1.急性荨麻疹: (1)抗组胺剂: ①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咪唑斯丁、特非那丁阿斯咪唑、西替利嗪、氯雷他啶和阿化斯丁; ②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扑尔敏、赛庚啶、苯海拉明、异丙嗪、去氯羟嗪; ③ H2受体拮抗剂:甲氰咪呱、雷尼替丁。 (2)维生素类:维生素C,P(路丁) (3)钙剂(10%葡萄糖酸钙) (4)糖皮质激素:严重的急性荨麻疹,血清病型 (5)腹痛者:654-2、阿托品、普鲁苯辛 (6)肥大细胞膜稳定剂:酮替芬 (2)慢性荨麻疹: 以抗组胺药为主, 给药时间应根据风团发生的时间进行调整,如晨起较多则应临睡前给予稍大剂量,如临睡时多则晚饭后给予稍大剂量; 风团控制后宜继续用药并逐渐减量; 一种抗组胺药无效时,可2~3种联用或交替使用; 顽固性荨麻疹单用H1受体拮抗剂疗效不佳者,可联用H2受体拮抗剂, 还可酌情选用利血平、氨茶碱、氯喹、雷公藤等口服。 (3)特殊类型荨麻疹: 在抗组胺药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荨麻疹可联合使用不同药物。 如皮肤划痕征可用酮替芬; 寒冷性荨麻疹可用酮替芬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