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VIP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面痛病(三叉神经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 面痛病是以眼、面颊部出现放射性、烧灼样抽挚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2 .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头痛学会 (IHS )分类委员会2004 年发布的第2 版《头痛 的分类及诊断标准)(ICHD 一Ⅱ)。 (1)疼痛多由一侧面部开始,位于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的分布,突然发作,呈阵 发性、闪电样,发作频繁,疼痛剧烈; (2 )疼痛性质如钻刺、刀割或火烙,表情痛苦,极为难忍; (3 )每次发作时间,最短数秒钟或数分钟,最长可达30 min 之久; (4 )疼痛常自发产生,也可由某些日常活动如说话、洗脸、刷牙、进食等动作触 发; (5 )没有神经系统的任何缺损所见。 (二)证候诊断 1. 风寒外袭证:多有感受风寒史,畏寒怕冷,多遇寒病情骤发,面颊剧痛难忍, 得热则减,面颊常怕风,伴有鼻塞流涕,苔薄白,脉浮紧。 2. 风热上犯证:常遇风得热引发,面部痛如火灼,遇热加重,得凉稍减,口干喜 冷,大便干,小便黄,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 胃火上冲证:患者素有蕴热,胃热薰蒸,风火上升而致,症状为面颊部阵发性 灼热样剧痛,面红目赤,牙龈肿痛,口臭便秘,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洪数。 4.气血瘀滞证:久病入络或有外伤史者,头面部刺痛或如刀割样,部位固定不移, 夜间痛甚,舌边或舌尖多有瘀斑或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二、治疗方案 (一)针灸治疗 治疗原则:根据经络辨证,三叉神经痛多属于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因此在取穴 时应以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穴为主。 针灸取穴: 主穴: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腧穴为主。 第一支(眼支):太阳、攒竹、阳白、鱼腰(眶上孔)、外关; 第二支(上颌支):四白(眶下孔)、颧髎、下关、迎香、合谷; 第三支(下颌支):颊车、夹承浆穴(颏孔)、大迎、翳风、内庭; 配穴:风寒外袭,加风池、外关;风热上犯,加风池、曲池;胃热上攻,加内庭; 气血瘀滞,加膈俞、内关。可根据受累分支,在面部所选腧穴附近加刺阿是穴。 治疗方法: 1.毫针刺法:急性发作时面部腧穴行浅刺丛针轻刺激,远道腧穴行强刺激,可配 合电针或经皮穴位电刺激。发作缓解期,毫针针刺可选择透刺法,眼支疼痛取攒竹透阳 白,丝竹空透头维,鱼腰直刺;上颌支痛取四白透颧髎,下关、迎香直刺;下颌支痛取 颊车透大迎,大迎透承浆,下关直刺、深刺。针刺治疗时间30min,隔日一次或每周两 次,10 次为一疗程。 2 .电针刺激:发作时,双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即同侧合谷接同侧外关),刺激参 数:连续波(高频 50~100Hz )10~15 分钟,连续波(低频2Hz ) 15~30 分钟,或疏密 波(2/100 Hz )30~45 分钟,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每日一次,10 次为一疗程。发 作间隙期,以主要受累分支所在腧穴接电针一对,同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一对,疏密波, 每次治疗30 分钟,隔日一次或每周二次。 3 .经皮穴位电刺激:发作时,面痛病局部附近腧穴接经皮电极一对,刺激波形同 电针,刺激强度轻、以患者能感受为度;同侧合谷与外关接经皮电极一对,刺激波形同 电针,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刺激时间30~45 分钟,每日一次。发作缓解期, 以主要受累分支所在腧穴接经皮电极一对,同侧或对侧合谷与外关接电针一对,疏密波, 刺激强度以患者能够忍受为度,每次治疗30 分钟,隔日一次或每周二次。 4 .埋线治疗:据患者症状选取上述腧穴,每次选穴 2~4 个腧穴,用一次性穴位埋 线针进行常规操作,两周 1 次,3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两周。第二次埋线要避开第 一次埋线的部位,一般两周后即可在原部位继续埋线。 5 .穴位注射:按三叉神经分支选取 2~3 个腧穴,根据病情选用相应的注射液(维 生素 B12 、当归或香丹注射液),将抽取的药液缓慢地注入所选腧穴中,每腧穴注入 0.1~0.3ml,隔日1 次或每周两次,10 次为一疗程。 6 .隔姜灸 切取厚约0.2cm,直径2~3cm 的生姜片,在中心用针刺数孔,上置艾炷放在腧穴上 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以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每次灸2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