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术术前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培训课件.ppt

微创术术前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表现 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痰液呈脓性,粘稠不易咳出; 呼吸费力次数增加,鼻翼扇动,口唇及四肢末梢伴有紫紺. 呼吸音粗糙,伴有痰鸣,肺部发现干,湿啰音,若有肺不张则呼吸音减弱或削失.发热,低热或弛张高热,脉搏加快,出汗. 血象增高. X线检查肺部有点,片状,絮状或肺不张影. 伴有神经症状加重,意识障碍程度加深. 一般处理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头位抬高30度 抗菌素应用原则;一般选择广谱强力抗菌素二,三代头孢,给药24h密切观察病人症状,体征,体温的变化,痰的性状和数量的增减,评估疗效,必要时作痰涂片,培养药敏试验,若体温不退应考虑是否存在混合感染,二重感染及抗药病株,调整抗菌素种类,数量或联合用药.体温须维持在正常范围5天左右,血象正常.肺部感染症状消失可考滤停药(严重感染、免疫低下者应延长). 气管切开: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应及早作气管切开,它对及时有效解除呼吸道阻塞、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减少气道死腔、改善肺部同期功能、保证脑组织供氧,减轻肺水肿,防治感染具有极重要的作用. 气管给药 为保持气道湿化、有利于脓痰液化和抑制细菌生长,应根据不同情况配备不同的气管内用药。常用为生理盐水+地塞米松+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气道分泌物多而稀薄+速尿;痰粘稠时+肝素. 解除呼吸道阻塞;氨茶硷、硫酸镁、(支气管解痉药、降压药);雾化吸入?-糜蛋白酶+庆大+异丙副肾素+生理盐水1-2次/日. 中枢热 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 多见严重脑出血,脑室,脑干出血 表现持续高热39以上,无汗,躯干皮温高而肢端发凉,无寒战,心率不快,解热药无用 处理:酒精擦浴,冰帽,溴隐亭 神经源性肺水肿 指因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呼吸困难,两肺满布湿啰音,口鼻涌出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液.大量泡沫液阻塞呼吸道导致患者死亡.其原因为高颅压或出血等直接损伤视丘下部时,血中儿茶酚胺大量增加,全身小动脉痉挛,肺血管强烈收缩,肺血流急剧减少.全身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左心过度负荷,左心衰致左心输出量减少和左房扩大,肺动脉回流受阻—肺水肿. 临床表现为以急性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为特征的综合征.早期症状可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颅内高压,突然出现呼吸窘迫,紫绀,气道溢出粉红色泡沫痰.肺泡内水肿出现高度呼吸困难,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大,中水泡音.心动过速.可有奔马律,吐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皮肤紫紺.休克期时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数速,冷汗淋漓,意识模糊.最终至呼吸,心律极不规则而濒临死亡. 处理时应兼顾肺水肿和颅内高压两方面,强调降低颅内压和抑制交感神经的过度兴奋,给予半坐位,吸氧,无水酒精雾化吸入,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阻塞.或采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行呼气终末正压换气(PEEP)脱水,降颅压;激素、镇静(吗啡)、利尿及强心剂使用;使用抑制交感神经类药物. 脱水热 过度脱水,血液浓缩,体温调节中枢受损所致 脱水-排痰不畅-增加脱水热发生 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红细胞压积增大 调整入量 消化道出血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下丘脑损害的主要表现,出血早期机体处于交感神经异常兴奋的应激状态,胃肠活动减少, 胃肠粘膜下血管痉挛,缺血,继之迷失神经兴奋增强,兴奋蠕动加快,在胃酸作用下,H离子破坏了胃肠粘膜的屏障作用而引起出血. 与病情严重有关. 一般在脑出血1-2周发生. 处理:1:积极处理原发病灶减轻对下丘脑的刺激. 2:维持水电平衡,纠正缺氧状态. 3;局部用药;立止血. 4静脉给强烈的制酸药物. 手术止血. * 注入血肿液化剂:将所需的液化剂混合成3ml液体,从血肿粉碎针或从侧管用力注入. 侧管注入时应先拧松冒盖,排空侧管内气体.液化剂注入后再加注1.5ml生理盐水,将存留在侧管内液化剂全部注入血肿内. 如穿刺成功后(确认穿刺针已达血肿中心),抽不出液态血肿,按以下方法分别处理: 旋紧帽盖;用0.5~1ml负压,从侧管端缓慢抽吸,同时可将穿刺针头作360度不同方向旋转抽吸,清除血肿. 穿刺针头进入血肿固态部分,临床上较常见,可采用震荡手法操作1~3次后,再从侧管缓慢抽出血肿. 个别病历;采用震荡手法,也只能清除3~5ml少量血肿,无法达到减压目的.其原因可能与血肿纤溶状态或血肿中有分膈有关,(确切原因尚不十分清楚).此时如血肿较大,可在此针的前后位,或上下位加打一微创针,在二针间作对口冲洗,抽吸,可清除二针间的血肿,从而达到缓解颅内压的目的. 抽吸,冲洗始终保持颅内压稳定. 术后处理 闭管与开放引流原则: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