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省行政皖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省行政皖北

徽省行政皖北 篇一:阜阳·皖北·皖北文化 阜阳·皖北·皖北文化 梁家贵 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坚持实施加快皖北振兴战略,阜阳市委市政府也确定了将阜阳建设成为整个皖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目标。那么,皖北的概念由何而来,是指哪些地区?皖北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较早记载“皖北”一词的文献,据查是南宋罗泌所撰《路史》,其中载:“古巢伯国(有巢氏),吴灭之,故巢城在皖北六东。”及至清代,安徽建省,“皖北”一词在历史文献中开始大规模、高频率地出现。无论是官方文献,还是私人文集,“皖北”都是不被遗忘的概念。《清文宗实录》载:“以剿办皖北土匪出力,赏知县顾思尧等升叙有差。”清代许多文人的文集中,也有不少“皖北”的概念,如陈作霖《可园文存?滕提督传》载:“皖北为捻逆渊薮。” 晚清以降,“皖北”不再仅仅是地区的模糊性称呼,而是实实在在的行政区划。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改凤颍六泗道为皖北道,裁安庐滁和道,以其庐州、滁州、和州三府并于新设皖北道。据《清德宗实录》载:“裁安徽安庐滁和道,改徽宁池太广道为皖南道,以安庆隶之,凤颍六泗道为皖北道,以庐、滁、和三府隶之,各加兵备衔。”此为“皖北”首次作为正式的行政区划出现于历史文献中。清朝灭亡后,皖北道随之消亡。民国初年,皖北道曾一度回光返照。民国二年(1913),设皖北道观察使,但所辖区域未经划定,很快于民国三年5月裁撤。 战争时期的中共高度重视皖北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及其人民群众的革命精神。1928年,中共皖北特委发动了四九起义,成立皖北苏维埃政府,并建立了皖北工农红军。1949年,为支援淮海战役,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淮海战役总前委、华东局、中原局研究决定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和中共皖南区委员会;4月6日中共皖北区委员会成立,曾希圣任书记,4月15日皖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辖阜阳、宿县、滁县、六安、安庆、巢湖6个专区及合肥市、蚌埠市、淮南特区,驻地合肥市;4月中旬,皖北军区成立,曾希圣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5月1日,《皖北日报》创刊。 可以看出,早期皖北地区是指长江以北的安徽区域,当前所指的是淮河流域的安徽区域,具体包括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六市以及沿淮部分县(市)。 皖北文化就是指皖北区域发展变迁中所形成的文化,是淮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皖北文化是安徽省三个不同类型文化系统(即皖南文化、皖中文化和皖北文化)之一,具有三个主要特征: 一是兼采南北文化之精华,资源丰富,富有灵性。如蒙城尉迟寺、蚌埠双墩等史前文化遗址,楚国孙叔敖修建的芍陂水利工程,以及龙虎尊、阜阳汉简、青铜辟邪等珍贵的出土文物。据统计,皖北地区拥有14家国家级文物保护中心、 近百家省级文物保护中心,还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是“水利万物而不争”,具有包容性。这一地区产生了老庄学说。当前尽管关于老子故里问题还存在较大争议,但提出老子生活于涡(河)淮(河)流域之观点,似乎质疑之声不多,而涡淮流域从属于淮河流域,主体部分就是皖北地区。 三是逆境中敢于、善于抗争,乐观、刚健。对于反动势力,皖北人民英勇反抗,这里曾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以及反抗国民党发动统治的“四九”起义。对于自然灾害,皖北人民不畏艰险、乐观进取,形成了王家坝精神。这一切充分体现了皖北文化乐观、刚健的特征。 发展、繁荣皖北文化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从学术价值方面来看,可以扩大皖北区域文化影响力,实现皖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从而提升安徽省乃至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从现实意义来看,可以繁荣皖北区域经济文化建设,丰富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有助于支撑“皖北崛起”、“文化强省”以及阜阳“文化强市”和“皖北地区特大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部署的落实。 (作者梁家贵为阜阳师范学院皖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篇二:安徽历史 安徽历史 1、先秦时期的安徽经济(P9—11):在四五千年以前安徽就种植水稻了,在西周时期安徽已栽培小麦,战国事情安徽处于楚国的管辖。 2、明相管仲(P11-12):齐国颖上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在齐国为相时,改革内政、发展生产、革新军事,外交采取“尊王攘夷”策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他与鲍叔牙真诚的友谊被称为“管鲍之交”。 3、老子和庄子(P12-13):老子,春秋末年楚国人(今涡阳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相传著《道德经》,提出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其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老子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伏” 庄子,战国时期蒙城人,继承并发扬老子的观点,鄙视功名利禄,痛恨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的不公平社会现象,思想悲观消极,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有用不如无用。著《庄子》,先秦杰出的哲

文档评论(0)

1045141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