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9日星期二【阅读105之四总1163】----咸宁飞去来档.docVIP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阅读105之四总1163】----咸宁飞去来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8月9日星期二【阅读105之四总1163】----咸宁飞去来档

咸宁飞去来 2016年08月09日07:22 来源:人民政协报 陈建功 ▲陈建功几年前,友人邀访咸宁。 我从未去过咸宁,但知道那是“桂花之乡”。桂树,在一些旧式的庭院中见过,每次所见,一两株而已。赶上中秋时节,一般是在晚上,意外地,会有丝丝缕缕的幽香飘来。似乎总会有人惊叫一声:“桂花!桂花开了!”然而,要找到那繁茂的枝叶中躲藏的桂花,总要费些周折。古人说,“何处桂花发,秋风昨夜香”。真是把这种缥缥缈缈若隐若现的感觉写出来了。而桂花之乡的桂树,一定是满山遍野,如云似海吧,香气弥漫时,将是何等壮景?越想,便越是跃跃欲试。不过,节令不合,现在去,应离满城幽香的日子还远着呢。 友人说,留一个最大的遗憾给你,也留一个最大的念想给你。别埋怨我没有告知。不过,咸宁可看的地方还多着呢。 盛情难却,只好答应先去两天,笑谈这叫“走马观景”。 咸宁,你不会怪罪我的简慢吧? 太向往咸宁的桂花了,对别的,不管是什么“景”,似乎都有些勉为其难的样子。 直至坐到了飞机上,我还在想,无桂花可赏,到咸宁干什么呢? 咸宁的桂花,的确是这座城市的骄傲所在。在飞机上,闲看一本写咸宁桂花的书,作者引用一位清代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屈原夫子“去故乡而就远”、“遵江夏以流亡”的路线,是从咸宁、蒲圻(即今咸宁所辖赤壁市)走过的。作者以“桂旗”、“桂舟”等词语已在《楚辞》中出现,说明桂树桂花已经走进屈夫子寄寓人格的“香草嘉木”的行列。作者由此激情洋溢地说,焉知屈原看到并吟咏的,不是我们咸宁禅台山那些野生的铁桂?…… 我欣赏这带有几分牵强的自豪。 在武汉下了飞机,一路向南,临近咸宁,就看得见郁郁葱葱的桂树了。主人告诉我,咸宁桂树的繁茂,拜大自然所赐得天独厚的气候与土壤,更仰仗一代一代农人的劳作,使其由野生而扦插,由山林而庭院,自明代开始,就有了自觉的栽植活动。历经600余载,咸宁的桂树已发展到300多万株,无论栽植规模、鲜花产量、桂花品质、开发加工,都创下了“全国之最”。花期到来时,金粟缀花繁,满城处处香。主人说:“我们咸宁,不光有满城桂花,还有满城的温泉,这样一座城市,叫‘香城泉都’应该是当之无愧的吧!” 叫“香城泉都”当然当之无愧,但我总觉得仍不足以呈现我心目中桂花之城的意境。我所猜想,咸宁的别称,似乎应该在似与不似之间,既写实,又传神,既见风貌,又现魂魄。李清照那首《鹧鸪天》说桂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可见古人眼底桂花之魅力,不仅只是香,还有“情疏迹远”的洒脱,素面朝天的纯朴。所谓“花中第一流”,赞的是格调,是品位,也是人生与艺术的哲学。便想,桂花魂魄,承载了多少代文人雅士精神雨露的滋养呢?“香城”也好,“泉都”也好,虽振聋发聩,确也稍嫌浅白,至少,满足不了我的期待呢。 然而,我又质疑自己,你是不是过于拘泥于古人的诗意,以致按图索骥地苛求?古人对桂花的推重,更多是人格理想的寄托和志节品位的期许,而对老百姓来说,“香城”,岂不是更坦率更素朴的感受? “您要是赶上了花期,真应该到林子里看看桂花雨呢。” “什么是桂花雨?” “我们咸宁的桂花多。采花,不剪,也不掐,用竹竿打。采花的日子,最好有蒙蒙细雨,薄薄晨雾。晨曦未开时,花农们就悄然来到林子里了。有举着长短竹竿敲树的,也有一人兜着桂花蓬子的一个角儿,在树下接的。花农的老规矩是,打花时,谁也不敢出声———怕惊着花仙呀!其实,我觉得这寂静,就是为了专心致志地打花营造氛围,是怕浮躁喧闹中毁了桂树。那时候,林子里只听得见竹竿清脆的敲击声,桂花一片片簌簌地飘落,香风袅袅,阵阵袭来,花农们欢欣鼓舞地看着含莹带露的桂花,一层一层落在桂花蓬里,整片树林好像都在虔敬地接受花仙的恩赐,那种感恩祈福的气氛,真的好迷人啊!……” 旁人插话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桂雨缤纷’呀!” 是的,桂花的魂魄固然因文人雅士的点染而凸显,这“桂雨缤纷”的喜悦,又何尝不令人心驰神往? …… 来时的遗憾,竟因为这一路的闲话,渐渐地化解了。 何况,到了咸宁,正如朋友所说,我感受了意想不到的精彩,留下了铭心刻骨的感动。 来到咸宁,最先感到的,是它的从容。没有步履匆匆的奔忙,没有车马喧嚣的混乱。或许正因为这从容,它的建设大气而素朴。没有夸富斗豪的角逐,也没有危言耸听的炫耀。站到咸宁街头,一下子就被它开阔辽远的天际线所迷醉。我想起自幼居住的那座城市,也曾有过美丽的天际线啊。即使身处街市,晨迎朝霞,暮送夕阳,西山晴雪,卢沟晓月,总有一种被天地所宠爱的安逸。而后就是渐渐麻木于高楼屏障的囚禁和熙熙攘攘中的奔走。直到今天,走进咸宁,才忽然意识到自己丢失了什么———天际线,久违的天际线,它使我想起失去的母爱,以致心头竟掠过一丝委屈的酸楚。咸宁啊,好好珍爱你的天际线,你的淦河,你的空气,你的桂花,珍惜,将是你万世咸宁之基呀。 咸宁人是懂得珍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