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⑤ 红细胞吸附及吸附抑制试验 红细胞吸附现象的产生是由于病毒在细胞膜成熟时,将其血凝素插入细胞膜,使感染细胞吸附红细胞,是病毒增殖的指标。该现象可被相应的病毒特异性抗体所抑制,称为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可用来鉴定病毒。 (4)? 理化性质的测定 ① 病毒的大小和形态:可用电镜观察病毒的大小和形态。 ② 核酸类型鉴别及序列测定:利用5-溴-2-脱氧尿苷(BUDR)抑制DNA复制的特性,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该物质,可抑制DNA病毒的复制和增殖,抑制细胞病变的出现,但对RNA病毒无抑制作用,以此判断病毒核酸类型。也可对病毒特异序列或全序列的碱基排列测定或DNA杂交、DNA-RNA杂交来鉴定病毒。 ③ 耐酸试验 肠道病毒对酸有耐受力,而鼻病毒在酸性环境下易被灭活。 ④ 乙醚敏感试验 病毒外周如有类脂包膜,则易被乙醚破坏,而失去感染性,不能感染细胞。可作为病毒是否具有类脂包膜的依据,也可用氯仿或去胆酸钠代替乙醚进行试验。 ?? 2 最后鉴定——血清学试验 在初步鉴定的基础上,对已分离出阳性结果需选择适当的血清学方法对病毒分离株作最后鉴定。血清学方法鉴定是将分离到的病毒和已知病毒的参考血清作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由于分子病毒学的发展,病毒的最后鉴定还应包括分子生物学方法的鉴定,它还能检出不产生细胞病变的那些病毒。 ? (1) 中和试验 是将病毒与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反应,使病毒失去感染性,在细胞培养和活的机体内不出现病变的试验。常用细胞培养进行中和试验。 方 法: ①固定病毒(100TCID50),稀释血清,测Ab效价。两次效价相差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TCID50:50%组织细胞感染的病毒剂量(50%Tissue cell infective dose TCID50)。 ② 固定血清(1:20或1:40),稀释病毒,求中和指数。   中和指数50为阳性,有意义; 中和指数9为阴性,无意义; 中和指数10~49,为可凝。 中和试验较复杂和费时,多用于V的鉴定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临床诊断价值不大。 (2)血凝与血凝抑制试验 某些病毒可与一定种类的哺乳动物或禽类的红细胞产生血凝现象。加入相应的血凝素抗体可抑制血凝现象的发生,称为血凝抑制试验。可作为病毒型别鉴定的依据。 (3)补体结合试验 ? 三、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一)、病毒的形态学检查 1.????光学显微镜 可以观察到大型的病毒如痘病毒类。在光学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胞质内或细胞核内出现嗜酸性的包涵体(inclusion body)。根据包涵体的特点,可以作出辅助诊断。包涵体可能是病毒增殖的场所或病毒颗粒的聚合体,也可能是宿主细胞对病毒作用的反应产物,一般来说,产生核内包涵体的是在细胞核内装配的病毒(通常为DNA病毒),产生胞质内包涵体的是在胞质中装配病毒(通常为RNA病毒)。 2.???? 电子显微镜检查 (1)电镜直接检查:某些病毒感染的早期在临床标本中就可出现病毒颗粒。经粗提浓缩后用磷钨酸盐负染,电镜下直接观察,可发现病毒颗粒,获得诊断。 (2)免疫电镜检查:在含病毒的标本中,加入特异抗体。经抗原抗体反应后,使标本中的病毒颗粒聚集成块,再经负染观察,比直接电镜检查更易发现病毒体,灵敏度可提高100倍。 (二)、病毒抗原检查 病毒抗原是病毒特异性的标志,通过免疫学技术检测标本中的特异性抗原存在,可以早期诊断病毒感染。用于病毒抗原检查的抗体,最好是单克隆抗体。 1.???免疫荧光技术 有直接和间接荧光法。具有快速、实用的优点。适合于病毒型别少,细胞培养难以成功的病毒。间接荧光技术具有放大作用,因而灵敏度比直接法高。免疫荧光技术易出现非特异性荧光,导致假阳性,需要严格对照和排除试验。 2.?? 酶免疫技术 有酶免组化和酶免吸附试验法。酶免组化法与免疫荧光技术相同,不同的是将荧光标记改为酶标记。由于酶反应的产物具有累积性,因而灵敏度比荧光技术高。 3. 其它技术 如固相放射免疫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胶体金标记的免疫层析技术等。 (四)、病毒核酸检测 1.??斑点杂交法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