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训练法则—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应 用 重要提示:提高训练强度 上午主要练习1或2个肌肉部位+小肌肉群。 下午主要练习1或2个肌肉部位+小肌肉群。 注意事项 结合自身本能情况,经常变化练习动作的组合。 强调机体恢复的重要性。 48小时间隔 72小时间隔 100小时间隔 (十一)助力训练法则 定义 助力训练法则亦称“欺骗”法则、助力次数训练法则。 指在训练中,按规范的动作和规定的次数练至极限; 在练习动作技术不变的前提下; 借助自身或他人的力量,完成增加一、二次的练习; 借助协同肌群和外部力助来克服肌肉的“粘着点”。 应 用 重要提示:使肌肉得到最佳的刺激效果 适应不同等级的练习者。 强调在规范的技术动作前提下运用。 控制好强度。 助力者要掌握好用力的“力”。 注意事项 助力时,必须采用肌肉控制,竭力完成规定或增加一次或二次的试举。 助力在全动作过程的一半或三分之一进行。 采用缓慢还原放下的原理。 (十二)发胀训练法则 定义 指在一组练习中,采用规范动作技术完成规定次数后; 采用突破常规技术,连续做几次短促的不完全动作。 应 用 适用于高水平练习者。 要点(1) 积极性恢复与消极性恢复相结合 平时生活中以消极性自然恢复(如睡眠)为主。 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则以积极性休息为主。 不同年龄阶段所需的睡眠时间 年龄(岁) 1 2 5 7 10 13 16 40 50 60 睡眠(小时 18 14 12 11 10 9 8 8 6 5 要点(2) 即刻恢复与滞后恢复相结合 重视训练结束后的自然恢复和专门恢复,同时还需十分重视训练过程中的即刻恢复: 合理安排训练节奏; 必要的间歇; 积极性休息; 转移性练习; 放松性练习。 要点(3) 针对性恢复与综合性恢复相结合 依据不同负荷的内容、性质、方式以及对象和健美项目特点等因数,有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恢复手段。 采用“立体恢复系统”: 指导思想——没有恢复就没有负荷,恢复比负荷更重要。 训练调控——调下来(减量训练)、积极性休息、用强度促恢复、即刻恢复。 饮食调控——合理的膳食调控。 中医与按摩——各种促使机体恢复的手段。 (一)渐增超负荷训练法则 定义: 在力量训练中: 给予机体不断超出负荷与强度的刺激; 使机体获得“超负荷补偿”或称“超量恢复”效应; 不断提高机体承担负荷的能力与训练水平。 应 用 重要提示:使肌肉逐渐增加负荷 增长力量:采用较大的重量 增加肌肉的围度:重量逐渐增大的同时,增加训练组数和周训练次数 增加肌肉耐力:减少组与组之间的间歇时间或增加训练组数和训练次数 注意事项 贯彻整个训练体系。 坚守有低到高、有小到大的原则。 合理安排训练节奏(训练周期)。 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量。 (二)孤立训练法则 定义: 指在训练某部位肌肉时,尽可能排除协同肌的作用; 使锻炼肌肉(部位)最大程度地单独(孤立)承受运动负荷的集中刺激; 达到重点发展及突出该部位肌肉之目的。 应 用 重要提示:减少对抗肌等肌群的用力。 最大限度地单独发展某一部位的肌肉; 尽可能使主要作用力的肌肉与其肌肉分开。 区别对待 初级训练 中级训练 高级训练 超高级训练 注意事项 提高肌肉协调控制能力。 思想高度集中(意念)。 提高肌肉的反应与感觉能力。 (三)多组数训练法则 定义: 对所选用的练习动作进行较多组数的重复性间歇练习(3~4~5~6组或更多) ; 保证锻炼部位应达到足够的训练负荷量; 使锻炼肌群充分达到“发胀”、“饱和”、“泵感”的理想状态。 应 用 重要提示:使肌肉群完整彻底地练习和使肌肉发胀到最大限度。 根据不同训练的部位和相同部位的不同动作数,采用或安排的组数应有所区别。 3——4组 4——5组 5——6组 注意事项 做到不同练习者在组数上应有明显的区别。 严守训练规律。 防止疲劳与运动伤病的发生。 (四)顶峰收缩训练法则 定义: 指当某个动作做到肌肉收至的极点位置时; 刻意保持肌肉的收缩,使动作在维持肌肉收缩的位置有1~2秒的静止状态; 按规定要求还原。 应 用 重要提示:使肌肉充分收缩; 保持肌肉紧张工作的状态。 运用于动作全过程的收缩顶点; 极点与主动强化收缩; 动作到位与不到位的效应关系。 注意事项 注重退让训练的过程。 动态收缩转换静态收缩。 (五)优先训练法则 定义 指重点突出或加强的锻炼部位; 优先安排在课的前面; 体力和精力充沛、能够承受较大负荷强度和负荷量; 有足够的针对性训练时间的保证。 应 用 重要提示:改善和突出身体某部位。 视不同的对象应有区别: 初级训练水平的运用; 中级训练水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