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论进展防灾对策生态文明11620122
1131 116 第四章 中国灾害地理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第五章 当代全球环境问题 第六章 生态危机与生态文明 第七章 灾害地理研究的理论进展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本节主要内容 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二.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三.防灾减灾的主要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四.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和措施 (一)减灾工作的指导方针 (二)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措施 1.农业和农村减灾目标与措施 2.工业和城市减灾目标与措施 3.区域减灾目标与措施 4.社会减灾目标与措施 5.减灾国际交流与合作 (三)减灾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五. 城市防灾减灾 (一)城市灾害源再认识---- (二)建立国家及城市灾害的预警管理机制 (三)建立法制化的城市灾害控制系统 (四)强化公众防灾意识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一.中国重大自然灾害预测预警和防治对策 对策1:灾害区划和灾害准备对策 主要开展下述工作: (1)中国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价。划分出最危险、中度危 险、较危险三种城市,提高防震减灾水平。提出相应 的提高防震减灾水平的建议。 (2)强化突发性自然灾害救灾物资储备基本建设。在西部 地区增设2至3个中央级救灾仓库。 (3)加强抗震农居建设。 (4)对重点防治区进行地质地貌灾害危险性评估与风险区划。 (5)开展风暴潮灾害评估和区划研究。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对策2:灾害监测系统和灾害预测研究对策 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气象灾害监测与预警系统。 (2)开发和建立新一代气象灾害的预测预报业务系统。 (3)加强地震观测的基础建设。 (4)加强“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地面系统建设。 (5)进行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网建设。开展对地观测技术在 地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6)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7)加强风暴潮常规监测及现场调查能力,发展风暴潮预 报、预测技术。 (8)进一步完善赤潮灾害监测体系。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对策3:灾害应急体系和灾害评估系统对策 亟待开展的工作: (1)建立和完善气象灾情收集与灾害评估系统。 (2)加强突发性地质地貌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建设。 (3)开展典型地质地貌灾害防治示范。 (4)建立风暴潮灾害会商系统、发布系统和应急系统。 (5)加强我国沿海富营养化控制,建立赤潮灾害应 急处置系统。 (6)特别关注海洋开发基础设施的腐蚀与防护。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对策4:发挥政府作用,依法实现减灾目标对策 需要完成的工作: (1)建立统一的防灾指挥机构。 (2)建立与加强各级领导的防灾责任制。 (3)制定统一的防灾减灾法规。 (4)统一组织编制防灾减灾“十一五”规划。 (5)制定多学科、多领域、跨部门、跨地区 的严重灾害发生时的应急对策预案。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对策5:重视减轻自然灾害的基础研究对策 重点支持下述研究: (1)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前兆特征、发生机理和预测理论。 (2)地震危险性研究和中长期地震预测。 (3)地震危害性研究。 (4)坚持进行地震预测研究。 (5)地质灾害预测预警理论与防治技术研究。 (6)风暴潮灾害的预报研究。 (7)加强赤潮灾害的发生机理的研究,提高预测预报和防控 能力。 (8)海洋腐蚀破坏的预测研究。 (9)灾害的社会影响和综合减灾对策的研究。 第四节 中国的防灾减灾对策 二.中国防灾减灾工作现状 减灾工作是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 1. 40多年减灾工程建设的成绩: # 修建防洪堤24.7万公里,大中小型水库8.4万多座,防潮堤1.2万公里,排灌站 49万处。 # 具有全局意义的减灾工程:黄河下游防洪大堤、长江中下游防洪与分洪工程、淮河流域综合防洪工程,长江三峡工程、黄河小浪底工程、北江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 # 城市和大中型工矿企业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对原有工程设施抗震加固,14条铁路干线、90多座骨干电厂、6条主要输油管线、20个大型炼油厂、一批重点骨干钢铁企业和超大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