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细化学品化学作业ch3资料
3.2.4.3磷酸酯 磷酸三甲苯酯(TCP)(产量最大) 磷酸甲苯二苯酯(CDP)(产量次之) 磷酸三苯酯(TPP)(产量第三) 磷酸二苯一辛酯(DPOP或ODP)是允许用于食品包装的唯一磷酸酯类增塑剂 3.2.4.4环氧化合物 环氧化不饱和甘油三酸酯 不饱和脂肪酸的环氧化酯 3.2.4.5聚酯增塑剂 二元酸与二元醇缩合制得的聚酯增塑剂 3.2.4.6含氯增塑剂 3.2.4.7其它类别的增塑剂 氯化石蜡 3.3 抗氧剂 3.3.1 抗氧剂的定义和分类 一类能抑制或减缓高分子材料自动氧化反应速度的物质 老化 氧、光、热 胺类、酚类、含硫化合物、含磷化合物、有机金属盐类 3.3.2 抗氧剂的基本作用原理 (1)链终止型 1.自由基吸收剂 2.电子给予体 3.氢给予体 (2)预防型抗氧剂 a.过氧化物分解剂 b.金属离子钝化剂 变价金属能促进聚合物的自动氧化反应 3.3.3 抗氧剂的选用原则 1. 溶解性-与聚合物的相溶性较高, 而其它介质中较低。 2. 挥发性-不易挥发。 3. 稳定性-对光、热、氧、水等外界因素稳定,耐寒。 4. 变色和污染性-对制品无污染。 5. 物理性质-选用时需考虑物理性能 3.3.4 抗氧剂的主要品种 (1)酚类 防老剂264 (2)胺类 防老剂4010A (3)含磷抗氧剂 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酯) 辅助抗氧化剂 (4)硫代酯类 辅助抗氧化剂 3.4 阻燃剂 3.4.1阻燃剂的定义和分类 赋予易燃聚合物难燃性的功能性助剂 难燃性、自熄性和消烟性 发烟抑制剂和有毒气体捕捉剂 3.4.2 阻燃剂的作用机理 可燃物、氧、热 吸热作用 覆盖作用 抑制链反应 不燃气体的窒息作用 抑制发烟 3.4.3 阻燃剂的选用原则 1、主、辅阻燃剂优势互补作用 2、协同作用 3、加合作用 4、对抗作用 3.4.4 阻燃剂主要品种 有机和无机 卤素和非卤 3.4.4.1磷系阻燃剂 磷酸脂类、含卤素磷酸酯类和其它无机磷酸酯 有机磷化物分解成磷酸、偏磷酸、聚偏磷酸 3.4.4.2卤系阻燃剂 (1)溴系阻燃剂 十溴二苯醚 (2)氯系阻燃剂 氯化石蜡 全氯戊环癸烷 3.4.4.3无机阻燃剂 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硼酸盐、钼化合物 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红磷,三氧化二锑(Sb2O3) 3.4.4.4含氮阻燃剂 三聚氰胺及其衍生物 3.4.4.5我国阻燃剂需求 我国目前阻燃剂的年生产能力达56kt/a左右。随着工程塑料、化学建材等用量的增加,国内对阻燃剂的需求增长较快,2000年需阻燃剂110~120kt,其中氯类需30~33kt,溴类20~22kt,磷类45~48kt,无机类15~17kt;2010年需阻燃剂200kt 我国应该进一步进行无机阻燃剂的超细化和表面处理工作,以提高制品的阻燃性、加工性和机械物理性能。卤系阻燃剂的成本/效能比适宜,应用广泛,还有一定市场。但在非卤化的趋势下,多聚磷酸铵及膨胀型阻燃剂在我国已得到了发展。 目前开发的多数品种都趋向于非卤化、微粒化及具有协同作用的复配阻燃剂。 3.5抗静电剂 3.5.1 概述 添加在塑料之中或涂敷于膜塑制品的表面, 以达到减少静电积累目的添加剂 3.5.2抗静电原理 (1)内用ASA 亲水基团向外排列的膜 (2)外用ASA 外排列的亲水基团吸收环境中的微量水分 3.5.3抗静电剂的选择 3.5.4抗静电剂的主要品种 (1)阴离子型的抗静电剂 二月桂基磷酸酯钠盐 (2)阳离子型 胺盐、季铵盐、烷基咪唑啉 (3)非离子型 (4)两性离子型 第三章 合成材料助剂 3.1概述 3.1.1助剂的定义和分类 合成材料(塑料、橡胶、合成纤维)和产品(制品)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改善生产工艺条件、提高产品质量或赋予产品某种特殊性能所添加的各种辅助化学品 助剂也常被称为添加剂或配合剂 三大合成材料 是指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 它们是用人工方法,由低分子化合物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又叫高聚物,相对分子量可在10000以上。 天然高聚物有淀粉、纤维素、天然橡胶和蛋白质等。 高聚物正在越来越多地取代金属,成为现代社会使用的重要材料。 合成材料助剂的分类 (1)化学结构 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单一化合物和混合物; 单体和聚合物; (2)助剂的应用对象 塑料助剂 橡胶助剂 合成纤维助剂 (3)按照其功能分类: (a)抗老剂 如抗氧剂、光稳定剂、热稳定剂、防霉剂等 (b)改善机械性能的助剂 如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抗冲击剂、偶联剂等 (c)改善加工性能的助剂 润滑剂、脱模剂、软化剂、塑解剂等 (d)柔软化和轻质化的助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林西一中第二届班主任节.ppt
- 林大二期通风空调施工方案.doc
- 杨越论文第四遍(定稿).doc
- 精益生产七大要素管理.ppt
- 枫桥夜泊教案.doc
- 精益生产之全面生产维护__TPM(中英文双语版).ppt
- 精益生产-设备管理资料.ppt
- 精益六西格玛项目模板(最全).ppt
- 架桥机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doc
- 果树学实验--主要果实类型与构造认识.ppt
- 中美网络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话语的对比研究--以微博和推特为例.pdf
- 中西大规模英语考试阅读语篇的文化呈现研究.pdf
- 中国财产税税负归宿研究--来自车船税的证据.pdf
- 互联网平台经营者API封禁行为反垄断规制研究.pdf
- 俄--英--汉三语学习者汉语动词语义通达模式研究.pdf
- 中美科技企业社交媒体印象管理话语策略对比研究.pdf
- 中国股票期权市场的方差风险溢价与收益率预测研究.pdf
- 交际理论视角下信息重组策略的应用--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论坛2023”交传实践为例.pdf
-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pdf
- 企业ESG表现能否影响股票流动性?--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