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口腔微生物学的.ppt

  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 口腔微生物学的

第四章 牙周病微生物学;ETIOLOGY OF PERIODONTAL DISEASES ;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二、菌斑生物膜分类——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 牙周生态系:牙周正常菌群间以及与宿主牙周组织间的相互作用称periodontal ecosystem。 在牙周生态系中,由于龈上和龈下是两个不同的生态环境,故将牙周菌斑分为:龈上菌斑和龈下菌斑;(二) 龈下菌斑:以G-兼性或专性厌氧菌为主,与牙周组织破坏关系最为密切。解剖和理化环境特殊,能动菌、尤其是厌氧菌能在龈下环境定居。又可分为附着性和非附着性龈下菌斑。;;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yright 2004-2011 Aspose Pty Ltd.;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内科学教研室;(一)非特异性菌斑学说(non-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牙周病是由非特异性的口腔正常菌群混合感染所致’’。 不同个体或牙位之间、不同类型牙周病之间菌斑组成是相似的,导致牙周病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数量和毒力增加或机体抵抗能力下降。;(二)特异性菌斑假说( specific plaque hypothesis) 牙周病是一组病因和临床进程各异而症候相似的疾病。只有某些特殊微生物是牙周致病菌,当它们存在于菌斑中或达到一定数量,即可致病;强调菌斑细菌的质、即微生物的构成不同。 ;(三)折衷的观点(菌群失调假说) (dysbacteriosishypothesis) ;五、日益关注的病毒研究; 第三节 牙周细菌致病机制 (一)细菌侵袭:粘附-定植-入侵。目前认为细菌可侵入牙周组织,甚至 达到牙槽骨或牙骨质 (二)体内繁殖 (三)抑制或躲避宿主防御功能:主要是非特异性免疫,特别是吞噬细胞 (四)损害宿主牙周组织:细菌抗原、各种酶、毒素及代谢产物可直接刺激和破坏牙周组织,或引起炎症和免疫反应造成损伤;1、菌体表面物质 内毒素(endotoxin):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 脂磷壁酸(lipoteichoic acid,LTA) 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 纤毛蛋白(fimbriallin) 胞外膜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CV); 第四节 牙周致病菌 在牙周菌斑中多数属正常菌丛,仅少数细菌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在各型牙周病的病损区可分离出一种或几种优势???,它们具有显著的毒力或致病性,能干扰宿主的防御能力,具有引发牙周破坏的潜能,称之为牙周致病菌( periodontal pathogen);牙周病类型 可疑致病菌种类 牙龈炎 粘性放线菌 内氏放线菌 微小消化链球菌 黄褐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牙龈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妊娠期龈炎 中间普氏菌 急性坏死溃疡性龈炎 具核梭杆菌 中间普氏菌 奋森密螺旋体 牙密螺旋体 慢性牙周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中间普氏菌 福赛类杆菌 直肠弯曲杆菌 具核梭杆菌 局限性侵袭性牙周炎 伴放线放线杆菌;四、重要的牙周致病菌 充分证据 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 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 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