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送科室消化内科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送科室:消化内科 图书馆推荐最新文献:2017年5月15日68篇 1、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出血治疗方法 近年来,胆胰疾病的诊治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内镜技术,ERCP 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相关并发症的问题日渐凸显。术后出血为 EST 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一线治疗包括各种内镜下操作,如肾上腺素或纤维蛋白胶注射止血、电凝或热探头止血、钛夹止血、覆膜支架置入等,如内镜治疗失败,可考虑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或外科手术治疗。本文就上述 EST 术后出血的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作 者 陈男男?(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150001);?张学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150001); 刊 名 胃肠病学??2016年01期?59-61页?? 关键词 乳头肌?括约肌切开术,内镜?出血?治疗 2、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近年来结直肠息肉、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统计表明80%的结直肠癌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而腺瘤性息肉占全部结直肠息肉的1/2~2/3。内镜检查是诊断肠道病变的金标准,但并非准确无误,存在一定漏诊情况。导致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的因素包括病变因素和非病变因素。本文就结肠镜检查肠息肉漏诊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 者 张学彦?(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 150001); 刊 名 胃肠病学??2016年21卷02期?115-117页?? 关键词 肠息肉?腺瘤?漏诊?结肠镜 3、老年人结肠息肉癌变1例 病例:患者男,83岁,因“结肠息肉电切术后近4年”于2015年5月30日入院。患者诉下腹部轻微胀痛3个月,尚可耐受,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血便,体重无明显变化。患者2011年11月9日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消化内科住院行结肠镜检查,见回盲部片状息肉,大小不等,最大约0.6 cm ×0.8 cm,总面积约4.0 cm ×4.0 cm(图1A),诊断为结肠多发性息肉,遂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和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术后病理示腺瘤性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偶有腹胀,无腹痛、腹泻,无黏液血便,无畏寒、发热。2012年6月13日复查结肠镜,活检病理示盲肠腺瘤型息肉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2013年12月12日复查结肠镜,活检病理示回盲部绒毛-管状腺瘤伴腺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图2A)。2015年5月12日复查结肠镜示回盲部有一隆起凹陷性病变,大小约4.0 cm ×4.0 cm,表面有渗出,质脆,边界不清,占肠腔1/4周,管腔通畅,内镜尚能通过(图1B),活检病理示腺癌,中分化(图2B)。遂于2015年5月30日收治入院进一步治疗。 作 者 李敏利?(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消化内科 210002);?吕莉慧?(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干部保健科);? 刊 名 胃肠病学??2016年21卷02期?125-126页?? 关键词 老年人?结肠息肉?结肠肿瘤?结肠镜检查 4、循环 microRNA 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MicroRNA(miRNA)是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作为转录后调控因子参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水平的调控。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表明,循环miRNA 在 IBD 患者体内存在特异性表达。本文就循环 miRNA 在 IBD 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 者 邓佩?(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100071);?闵敏?(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100071);? 刊 名 胃肠病学??2016年21卷02期?118-120页??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结肠炎,溃疡性?Crohn病?微RNAs?循环 5、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的建立和优化 背景:小肠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上皮最好的工具,应用前景广泛,然而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报道。目的:在国内建立并优化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为小肠上皮细胞的基础研究提供平台。方法:常规培养 L-WRN 细胞,收集含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的条件培养基。处死6~8周龄 C57BL/6小鼠,自末端回肠起取约15 cm 肠段,纵向剖开,EDTA 法分离、收集隐窝上皮,以基质胶包埋多聚化后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 L-WRN 条件培养基,显微镜下动态观察出芽情况,待出芽达一定长度后,重新包埋传代培养。结果:与含20% FBS 的 L-WRN 条件培养基相比,含10% FBS 的条件培养基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的体外培养。条件培养基浓度为10%、15%、20%、25%、30%均可促使小肠类器官形成,15%条件培养基的出芽率最高。结论: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成功建立了小肠类器官培养技术,并发现15% L-WRN 条件培养基(含10% FBS)更有利于小肠类器官出芽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