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述 简称“菌痢”,由志贺氏菌属 (shigella)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又称志贺氏菌病(shigellosis)。 痢疾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经污染的食品、水、手等感染 . 临床特征 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 及里急后重等肠道症状 发热 严重者可出现:中毒性休克、脑病 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轻型,慢性病人和带菌者的意义更大。 2。传播途径:病原菌随病人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生活用品及手,经口使人感染。亦可通过苍蝇蟑螂等污染食物而传播。菌痢的传播途径大致分以下4种: (1)日常生活接触(手)传播 。是非流行季节中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2.)食物传播:生吃被病人大便污染的瓜果、蔬菜,以及炊事员是菌痢患者或带菌者,均可造成食物传播 (3.)水的传播:水源被污染多呈菌痢的暴发或流行;( 4.)苍蝇等媒介传播:苍蝇、蟑螂体内外均可带菌,污染食物、水造成传播。 流行病学 3。易感性: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发病率最高,青壮年次之。病后免疫力短暂,不同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菌痢全年均可发病,但有明显季节性。夏秋季有利于苍蝇孽生及细菌繁殖,且人们喜食生冷食物 ,故夏秋季多发。 一般是散发,也可呈爆发流行。 急性菌痢( 潜伏期 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 (一)急性普通型菌痢:起病急,高热可伴有发冷寒战,继之出现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大便每日10余次至数10次,量少,开始为稀便,迅速变为黏液脓血便,左下腹压痛及肠鸣音亢进。早期治疗,多于1周左右病情逐渐恢复而痊愈,少数可病程迁延成慢性 (二)轻型(非典型):毒血症状轻或无,可无明显发热。腹泻轻,每日数次,黏液稀便,常无脓血。腹痛轻,里急后重不明显。可痊愈亦可转成慢性。 (三)中毒型:多发生于2—7岁的儿童,起病急骤,突发高热或体温不升,反复惊厥,嗜睡,昏迷。一般在起病几小时或十几个小时既出现循环呼吸衰竭。肠道症状轻微或无。根据中毒症状的主要表现,可分以下三型: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 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①面色苍白,口唇或批甲紫绀,;上肢湿冷,皮肤呈花纹状,皮肤指压阳性(压迫皮肤后再充盈时间>2秒)。②血压下降,通常<10.7kpa(80mmHg),脉压差变小,<2.7kpa(20mmHg)。③脉搏细数,心率快(>100次/min),小儿多达150~160次/min,心音弱。④尿少(<30ml/h)或无尿。⑤出现意识障碍。以上五种项亦为判断病情是否好转的指标。重症病例休克不易逆转,并发DIC、肺水肿等 ,危及生命 脑型(呼吸衰竭型) 为严重的一种严重临床类型。早期可有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典型呈喷射状呕吐;面色苍白、口唇发灰;血压可略升高,呼吸与脉搏可略减慢;伴嗜睡或烦躁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为颅内压增高、脑水肿早期临床表现 。晚期表现为反复惊厥、血压下降、脉细速、呼吸节律不齐、深浅不匀等中枢性呼吸衰竭;瞳孔不等大可不等圆,或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可出现病理反射;意识障碍明显加深,直至昏迷。 慢性菌痢 急性菌痢病程超过2个月未愈者。 原因:急性期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机体抵抗力低下,分泌型IgA不足;福氏菌或耐药菌株的感染等。 临床分三型:慢性迁延型,急性发作型,慢性隐匿型。 (1)迁延型 发生率约10%,常有腹部不适或隐痛,腹胀、腹泻、粘脓血便等消化道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亦可腹泻与便泌交替出现,病程久之可有失眠、多梦、健忘等神经衰弱症状,以及乏力、消瘦、食欲下降、贫血等表现。左下腹压痛,可扪及乙状结肠,呈条索状。 (2)急性发作型 此型约占5%,其主要临床表现同急性典型菌痢,但程度轻,恢复不完全,一般是半年内有痢疾病史或复发史 ,而除外同群痢菌再感染,或异群痢菌或其它致腹泻细菌的感染 (3)隐慝型 此型发生率约2~3%,一年内有菌痢史,临床症状消失2个月以上,但粪培养可检出痢菌,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粘膜病变。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WBC,中性粒细胞升高。慢性病人可有贫血。 2。大便常规:急性典型菌痢病人大便量少,常只有脓血黏液而无粪质。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白细胞及红细胞。如发现吞噬细胞更有助于诊断。 3。大便培养:检出痢疾杆菌,可确诊。 4。结肠镜检查:用于慢性腹泻原因不明者。急性病人不用。慢性菌痢可见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呈颗粒状,有溃疡,息肉与增生性改变。 5。钡剂灌肠X线检查:多用于慢性菌痢。肠壁增厚,黏膜纹理紊乱,肠道痉挛,袋形消失及肠腔狭窄等。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 夏秋季节,病前一周与菌痢病人接触史,不良卫生习惯,不洁饮食史。 2。临床症状 典型病人容易诊断。仅有黏液稀便的轻型病人应高度重视。注意中毒型菌痢的鉴别。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