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水产技术站赵晶晶Tel0315-5099987;15032989580Email.ppt

第二十一章 水产技术站赵晶晶Tel0315-5099987;15032989580Email.ppt

  1.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产技术站 赵晶晶 Tel: 0315-5099987;Email: shengchanke1@163.com 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措施 南美白对虾日常养殖中的病害防治技术 我区南美白对虾生产概况 对虾是我区水产养殖主要品种之一,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采取池塘养殖模式。 5月上旬开始放苗,每亩1-4万尾,亩产100~300公斤。 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发展较快。 虾体变红的基础是虾体内的色素细胞,在正常情况下,红色元素存在于色素细胞内,是以一种色素前体的形式存在 在遇到刺激(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水质恶化、亚硝酸盐中毒、硫化氢中毒、氨氮中毒、缺氧、高温、暴雨等)时,色素细胞内发生一系列反应,色素前体转变成色素,并因色素扩大而使整个色素细胞变化。 当刺激因素持续而强烈时,整个色素细胞发生崩解,大量红色素释放,使整个组织变红,从而出现红体症状。 目前认为表现为红体症状有4种现象,特归纳如 下,为广大养殖业者控制虾病提供参考。 一.桃拉病的红体现象 二.细菌性的红体现象 三.亚硝酸盐中毒的红体现象 四.应激性红体现象 [流行情况及发病规律] -- 该病为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病虾规格 以6-9cm居多; -- 发病时间一般在养殖后的30-60天; -- 发病虾池底质老化,氨氮及亚硝酸氮过高,透明度在30cm以下; -- 一般气温剧变后的1—2天内,尤其是水温升至28℃后,易发此病。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绝大部分病虾红须、红尾,体色变成茶红色,俗称“小铁虾”; 病虾不摄食或少摄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即死亡;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易分离;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从发现病虾到病虾拒食仅仅5-7天,而后转入大量死亡,通常在10天左右,尔后症状有所减缓转入慢性死亡阶段,时有死虾发现; 一般幼虾易发生急性染,死亡率较高,而成虾则易发生慢性感染,死亡率相对较低。 [主要控制措施]? 需加强日常饲养管理。 预防:放养前采用综合清塘法彻底清塘,在整个养殖阶段,尤其在白虾养殖的1个月后,应经常采用光合细菌2-5ppm或“清水素”(枯草杆菌)0.25ppm全池泼洒,以改良虾池水环境,同时每15天投喂2至4餐含有抗病毒药物的饲料,通常每千克饲料内添加免疫多糖2g、“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g及“白虾红体消”(植物抗病毒蛋白)5g。 [主要控制措施]? 外用药物:首先全池泼洒“强克101”(超碘季胺盐) 0.2ppm,连续泼洒2天,第三天再次泼洒“二溴海因复合消毒剂”0.2ppm一次,间隔2天后,全池泼洒“清水素”(枯草杆菌)0.3ppm及活性炭、过氧化钙及平炉渣合剂(比例为10:20:70)5ppm; 内服药饵:每千克饲料内添加“白虾红体消”(植物抗病毒蛋白)15-20g、“生物酶活性添加剂”1-2g、稳定型Ve (含量33%)2-3g及鱼油l0-20g,每天投喂2餐,连续投喂3-5天。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细菌性的红体病原是由副溶血弧菌、鳗弧菌和溶藻弧菌引起的,称为红腿病。 病虾附肢变红,游泳足特别明显,步足、尾扇也呈红色,头胸甲的鳃区呈淡黄色,严重时全身呈淡红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在水中旋转或上下垂直游动,反应迟钝,不摄食,不久后死亡。 红腿病在我国沿海各养虾地区都有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除桃拉病和白斑病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疾病。 此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尤其在常年养殖的池塘,清淤、消毒不彻底、池水交换不良的情况下极易发生。有的养殖者为了单方面强调亩产量,放养密度过大,也使这一疾病的发生几率增大。 据调查发现,当前南美白对虾的红体现象有60%以上是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病。 副溶血弧菌性红体的发生也会受到水中各种理化因子变化的影响,在气温比较高且变化无常,降雨量较多雨季,水中各种理化因子(水温、盐度、pH值等)变化较频繁时,此病发生几率较高。 预防:方法参照桃拉病的预防方法。   治疗: (1)第一天,全池泼洒二溴海因0.3~0.4克/米3和20克/米3沸石粉。 (2)投喂药饵,每千克饲料添加含量10%的氟苯尼考0.5克、高稳Vc2克、免疫多糖2克、生物酶1.5克,每天早晚两次投喂,连服5天。 (3)第二天全池泼洒0.2克/米3强克l01(超碘季胺盐),泼洒后开动增氧机。 (4)第六天全池泼洒0.3克/米3枯草芽孢杆菌和20克/米3沸石粉,净化水质。 [发病症状及危害情况] 养殖池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中毒的虾不摄食、游动缓慢、弹跳无力,触须、尾扇、游泳足发红,虾体微红。 多数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临死时体色逐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