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白话文学为新文学之正宗EBE新.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白话文学为新文学之正宗EBE新

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 目: 浅析白话文学为新文学之正宗 考籍号: 911810200015 姓 名: 徐传美 联系电话: Q Q 号: 651882450 专 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老师: 林海云 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西湖管理区 二零一七年四月目 录摘要································2关键词·······························2正文································2一、失落的前驱:鸳鸯蝴蝶派·····················2二、各方对白话文学正宗论的回应···················2三、白话新文学的实践························4四、白话新文学的实践························4五、总结与反思···························5参考文献······························5摘要:“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论”,是胡适1917年提出来的。此前,以“鸳鸯蝴蝶派”为代表的白话文学创作风潮已经初步兴起。胡适“正宗论”一出,百家争论新文学之正宗,而后胡论逐渐被广为接受。本文通过关于新文学正宗的争论,来浅析白话文正宗说之内涵与奠定过程。关键词:白话文、“鸳鸯湖的派”、胡适、文学的国语失落的前驱:鸳鸯蝴蝶派在新文学登上文坛之前,中国文学就已经进行白话创作的努力。白话写作本来就是小说这种文体所决定的。在中国文学中话本是现代小说起源之一,大众化是小说创作的主要动力, 所以利用最浅显的俗话进行创作理所当然。就新文学前夕文学创作的影响力而言,风行一时的“鸳鸯蝴蝶派”是运用白话进行文学创作的主力。徐枕亚的《玉梨魂》 引发通俗言情小说创作热潮, 张春帆的《九尾龟》 更是成为了社会上最畅销的小说,“鸳鸯蝴蝶派”对推广白话文学的功劳明显的。同时,后来同样提倡白话文新文学对“鸳鸯蝴蝶派”的大力批判也是可以理解的。“鸳鸯蝴蝶派”文学的创作重心逐渐由 “社会” 转向 “言情” 、 由 “谴责” 转向了 “黑幕”,陈词滥调和揭丑卖乖的言语和描述明显增多,新道德和新知识的启蒙明显减少。与此同时那些具有日本、欧美留学背景的留学生纷纷回国,这些留学生具有与 “鸳鸯蝴蝶派” 完全不同的启蒙观念,他们的文章以强烈的问题意 识和批判意识受到了一些青年学生的欢迎,在社会 上产生重要的影响,逐步地成为了社会启蒙的主旋律。为了夺取中国文坛的话语权,取得中国文学的 “正宗” 的地位, “五四” 新文学对 “鸳鸯蝴蝶派” 文学以及启蒙思想的批判势在必然。于是,“鸳鸯蝴蝶派” 对文学所作的白话的努力也就被视而不见了。二、各方对白话文学正宗论的回应?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正式提出“白话文学正宗论”。在这篇不算成熟的文章里,胡适道出了他的“文学改良八事”,语气虽然相对温和,也激起了千层巨浪。??《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一个月后,比胡适年长三十九岁的林纾,便在上海《民国日报》发表《论古文之不宜废》,迅速作出了回应。作为晚清启蒙文学家,林纾此举不是偶然而发的。早在1904年,他就在《〈英国诗人吟边燕语〉序》中说过:“欧人之倾我也,必曰识见局,思想旧,好言神怪,因之日就沦弱,渐即颓运;而吾国少年强济之士,遂一力求新,丑诋其故老,放弃其前载,维新之从。”且举“英人固以新为政者也,而不废莎士之诗”为例,证明“政教两事”实现现代化并不需要抛弃传统。林纾在文中亮出虽赞成白话,但不应以废古文为前提的观点。首句“文无所谓古也”,堪称深谙文学真谛之慧言。文无古今,唯有优劣,故“汉唐之《艺文志》及《崇文总目》中文家林立”,而“马、班、韩、柳独有”;优秀的古文,具有恒久的魅力。胡适之所谓“八事”,不构成文言必废的理由;用白话作文章,谁能保证篇篇“言之有物”、“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呢?这些驳斥的力道是很足的。几乎同时,陈独秀发表了火药味十足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有着很强的方向感,他从胡适的文章中敏锐地捕捉到的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胡适帮他找到了一个方向、一个真正的突破口,那就是文学革命。《文学革命论》里,陈独秀一方面“以为吾友之声援”,同时“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提出自己的主张,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三大主义”。这种激烈的号召引来了章太炎高足钱玄同的参与讨论,这既是对胡陈二人讨论的鼓舞与声援,又有力地促进了关于文学革命诸多问题思考的深化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