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知识概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的知识概念 25 [德]何莫邪著:高菱译:刘梁剑校每念 概 识 知 的 代 古 国 中 [摘要] 从总体上说,中国古人不太热衷于理论知识。 在他们看来,行动〈个人行动与政治行动)才是首要的。但另 一方面,中国古代传统中关于知识的论述异常丰富。本文试 图通过思考中国古代谈论知识的方式来重构和理解中国古代 的思考方式。在古代中国,所学与所知的典范寞的是儒家德 性吗?抑或同时还存在着事实性与科学性的典范?在中国 古代,只有关于如何待物行事、如何熟悉事物的知识吗?还是 说也存在着关于特定陈述是否为真的知识?本文着重讨论中 国传统思想所区分的知的不同领域,即知物(知道某事)、知行 (知道如何做某事)、知言(知道一个句子或陈述是否为真),以 及三种重要的反思知的方式,即反思知的本性与结构、反思 知的社会效用、反思知的客观可靠性。 [关键词] 知识;信念;知;理论知识;中国古代 养何莫邪(Christoph Harbsmeier) , 1946 年出生于德国哥延根,现居挪威奥斯陆,世界著名汉学家,曾为李约 瑟主编的《中国古代科技史》撰写第七卷第一部分《逻辑和语言》。高菱,华东师范大学思勉高等人文研究 院研究生。刘梁剑,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在知识(episteme; knowledge)与信念(doxa; belief)之间作出区分,这是希 腊哲学发展的基础,也是科学的基础。哲学(这一概念在古希腊也包括科学)的 任务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从我们仅仅相信的事物中分辨出我们所知道的事物的 技艺。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深入讨论了当时出现的关于知识的基本问题,但 我们在中国找不到类似的情形。我们必须在庞杂的前佛教时期的中国哲学著 作中找出零星的证据,以此重建中国早期的知识观。中国后佛教时期的知识概 念自有其独特的问题,对此本文不拟讨论。 中国具有类似于西方的知识概念,此显非确论。我们需要以文本为依据, 26 来证明中国古代到底运用着何种知识观念。 ,思 一方面,令人诧异的是,中国古代并没有指称一个信念或一则知识的可数 想 豆 名词。P① 博i识只贸F叭气咄,飞(仙bein吨削g kn∞川ow训led吨ge臼创ableωe吵)、J‘‘1明月明月智咄(仙bein吨g阴刊w叨i 肥叫)和知物(kr仪kno旧owm {化七 革 things) 的确是中国古代义理辩论的主题。但中国古人不大会说信念 p(the 十 belief that p)或者知识p (the knowledge that p) 。无论是信念还是知识内容, 辑 在中国古代都没有成为习见的名词。 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古文献中,人们已经明确区分了相信某物如此与知 道某物如此 夏首之南有人焉,曰涓蜀梁,其为人也,愚而善畏。明月而宵行, 俯见其影,以为伏鬼也,印视其发,以为立魅也,背而走,比至其家,失 气而死。(苟子·解蔽)))② 人们倾向于如此解释以X 为 Y 的句式把X 当做 Y 来对待。(take X and treat it as Y) 这样就无需牵涉到命题性态度了。但i青再考虑下面这个 句子: ①据我所知,汉语文献中的信c 1.忠信;2. 相信l ,其意义毫不含糊地是忠信u诚信,从来不是名词化的 信念。相反,当知C认识,了解)在名词意义上被理解时(通常读作去声,有时也写为智勺,其意义类 似于智慧或博知。 ②《苟子))C 哈佛燕京学社汉学引得,以下简称 HYSISl ,2 1. 74。参见 H.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