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十二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犯罪既遂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与类型 (一)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 ★含义:是指反映故意犯罪在其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犯罪),因主客观原因而出现的各种停止下来的犯罪行为状态。实际上是指故意犯罪过程所出现的既遂、预备、未遂和中止形态。 ★ 故意犯罪有个过程:产生和确立犯意→实施犯罪行为→完成犯罪。 (二)犯罪停止形态的类型 按其完成犯罪意图的程度为标准,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可以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1.犯罪的完成形态(既遂形态)→故意犯罪行为业已完成,或者说故意犯罪在其发展过程中未在中途停止下来得以进行到终点,行为人完成了犯罪的情形。 2.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行为尚未完成或者终结而中途停止下来的情形。包括犯罪预备、未遂和中止。 第一节 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犯罪停止形态的存在范围 1.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的问题 →过失发生结果成立犯罪,没有未完成形态 2.间接故意犯罪也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问题 ●没有未完成形态 3.并非所有故意犯罪都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既遂的概念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的完成形态。 ● 判断是否犯罪既遂(完成)的标准: (1)结果说:主张应以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 (2)目的说:主张应以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作为认定犯罪既遂与否的标准。 (3)构成要件齐备说:主张以犯罪要件是否齐备为标准作为认定犯罪既遂与否的标准。→齐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是既遂;反之,则未完成犯罪 ★ 按照构成要件齐备说,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2.特征 确认犯罪是否既遂,应当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条文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而不能以犯罪结果是否发生或者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为判断标准。 第二节 犯罪既遂 犯罪既遂的类型 1.结果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犯罪既遂的情形。→以结果是否发生 ●例如杀人、故意伤害等。 2.行为犯:指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行为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行为,就构成既遂。 ●例如:诬告陷害、伪证、脱逃、偷越国边境等。 3.危险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律规定的足以发生某种严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的犯罪。 →以危险状态不以结果 ……,发生了结果为“结果加重” 。 例如:破坏交通工具、破坏交通设施、破坏电力设施等。 ●关于危险犯的概念及构成,刑法理论存在诸多争议。 4.举动犯(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实行行为即告犯罪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从而构成既遂的犯罪。例如: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岐视罪、传授犯罪方法罪,等。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的概念与特征 1.犯罪预备的概念 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而开始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构成特征 (1)主观上“为了犯罪”。→为了实行犯罪,即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 (2)客观上实行了犯罪预备行为,但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 ◆ 犯罪预备行为←→不同于犯意表示(犯意流露) 例如:为投毒而购买毒物 ◆ “未着手” →未实施具体犯罪的实行行为 例如:为杀人而磨刀 (3)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这也是主观特征之一。 第三节 犯罪预备 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 1.为了实施犯罪而“准备工具”的行为。 例如:为了抢劫而购买麻醉药、绳子等。 2.为了犯罪而“创造条件”的行为。 例如:为了盗窃而事先“踩点” 、为了杀人而跟踪被害人。 预备犯的处罚原则 刑法第22条第2款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的处罚,主要有3种原则:(1)必减主义;(2)不减主义;(3)得减主义 ●我国刑法实际上采取“得减主义”。 根据(理由):(1)主观恶性相对既遂轻;(2)客观危害相对于既遂轻,尤其是距离犯罪结果的发生往往还很远。 第四节 犯罪未遂 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一)犯罪未遂的概念 1.犯罪未遂概念的主张和规定: (1)狭义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使犯罪未达既遂形态的情况。 (2)广义的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而未达犯罪既遂的情况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