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蛋白质电泳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蛋白质电泳分析

蛋白质电泳与分析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alysis 目录 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2 电泳的基本原理 3 电泳技术分类 4 电泳技术的应用 5 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 6 常用的电泳方法 7 电泳仪器 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1809年俄国物理学家Рейсе首次发现电泳现象。他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发现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即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这就是电泳现象。 1909年Michaelis首次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称为电泳。他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 1937年瑞典Uppsala大学的Tiselius对电泳仪器作了改进,创造了Tiselius电泳仪,建立了研究蛋白质的移动界面电泳方法,并首次证明了血清是由白蛋白及α、β、γ球蛋白组成的,由于Tiselius在电泳技术方面作出的开拓性贡献而获得了194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1948年Wieland和Fischer重新发展了以滤纸作为支持介质的电泳方法,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过研究。 从本世纪50年代起,特别是1950年Durrum用纸电泳进行了各种蛋白质的分离以后,开创了利用各种固体物质(如各种滤纸、醋酸纤维素薄膜、琼脂凝胶、淀粉凝胶等)作为支持介质的区带电泳方法 1959年Raymond和Weintraub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支持介质,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技术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 1 电泳技术发展简史 30多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仍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对蛋白质、多肽、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使用最普遍,分辨率最高的分析鉴定技术,是检验生化物质的最高纯度:即“电泳纯”(一维电泳一条带或二维电泳一个点)的标准分析鉴定方法,至今仍被人们称为是对生物大分子进行分析鉴定的最后、最准确的手段,即“Last Check”。 由8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毛细管电泳技术,是化学和生化分析鉴定技术的重要新发展,己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 2 电泳的基本原理 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值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 3 电泳技术分类 3.1 区带电泳 3.2 界面电泳 3.3 等速电泳 3.4 等点聚集电泳 3.5 毛细管电泳 3 电泳技术分类 一 原理 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是用醋酸纤维素薄膜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带电颗粒在电场力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由于各种蛋白质都有特定的等电点,如将蛋白质置于pH值低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则蛋白质将带正电荷而向负极移动。反之,则向正极移动。因为蛋白质分子在电场中移动的速度与其带电量、分子的形状及大小有关,所以,可用电泳法将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来。 3 电泳技术分类 二 实验材料、仪器及试剂 1.材料:健康人血清或鸡血清 2.仪器:电泳仪 电泳槽 3.试剂: (1)醋酸纤维素薄膜; (2)pH8.6 巴比妥缓冲液(离子强度0.06~0.07):取巴比妥0.83克,巴比妥钠6.38克,加蒸馏水加热溶解后,定容至500ml。 (3)染色液:取氨基黑10 B 0.5克,溶于50ml甲醇中,再加冰醋酸10ml,蒸馏水40ml混匀。 (4)漂洗液:95%乙醇4.5ml,冰醋酸 5ml,蒸馏水50ml混合。 (5)透明液:95%乙醇80ml,冰醋酸20ml混合 3 电泳技术分类 三、实验方法 1.准备薄膜:将切割整齐的 2.5×6cm的薄膜条,浸入巴比妥缓冲液中浸透后,取出,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缓冲液。 2.点样:仔细辩认薄膜的粗糙面与光滑面,在粗糙面距离薄膜一端1.5cm处,用铅笔轻轻划一条直线。用玻棒蘸上血清样品,涂于盖玻片边缘处(边缘长度应比膜条宽度窄),将此边缘按压在直线上。注意:样品应点在薄膜的粗糙面一侧。待血清完全渗入薄膜后,将膜面翻转,点样面(粗糙面)朝下,置电泳槽中,薄膜点样端放于负极一侧。 3.电泳:打开电源,调节电压 110~130V,电流0.4~0.6m A/cm宽,电泳时间45~60分钟,电泳完毕后,关闭电源。 3 电泳技术分类 4.染色漂洗:将薄膜从电泳槽中取出,直接浸入染色液中约5分钟,再转入漂洗液中反复浸洗3~4次,直至背景颜色脱净为止。此时,正常血清蛋白在薄膜上显示出五条区带。从前端至点样处的方向分别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