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纲要.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纲要 甘肃省科技厅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望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将面对一个崭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开展,对科技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没有科技的支撑,甘肃将在新一轮的竞争和发展中进一步落伍。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比较落后的省份,拥有一定的资源条件和基础,但区域创新的综合科技能力十分薄弱,原有创新领域在新的区际竞争、国际竞争中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围绕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目标和地区发展战略,紧紧抓住我国本世纪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大好机遇,加快全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是增强甘肃自我发展能力、提升竞争力、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制定并组织实施甘肃省创新体系建设规划和纲要,对进一步落实科教兴省战略,促进科技发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甘肃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国内外政治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我们正面临着严峻而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利用它在科技、经济上的优势,占据了竞争的有利地位,使传统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同时经济发展由过去主要受资源约束转变为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当前,在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激烈竞争中,科技竞争力、将是决定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甘肃是资源型老工业基地,紧紧抓住本世纪前20年发展机遇期,加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提高科技竞争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真正实现“科教兴省”和“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是全省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 (一) 现状 1、门类齐全、形式多样、多种经济成分的科技研发机构呈现出一定特色与比较优势。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至2002年,甘肃省已有科技活动单位数1588个,其中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138个(中央所属21个),高等院校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108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76个,民营科研机构1000多家。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3.53万人。中科院和工程院两院院士共14名。国家在兰建立有“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冻土工程”、“羟基合成与择氧化”和“应用有机化学”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农业部畜禽病毒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实验研究站”、“天山冰川观测实验室”、“固体润滑开放实验室”和“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实验室”等5个部门开放实验室,以及“精细石油化工中间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共12个国家和部属的重点实验室站和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于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从质量、数量上得到较快发展,省上相继建立了“电器传动”、“聚氨脂”、“电子燃烧”、“电子束辐射”、“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西部草业”“奶产业”、“工业过程与自动化”、“有色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传热与流体”、“畜产品加工与储藏”、“牛羊胚胎”和“中药新药”、“天然药物”、“有色金属材料”、“高原交通及控制”等1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目前部分科技领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形成了一定研究特色与比较优势。基础研究方面:重离子物理、辐射技术、选择氧化催化、冰川冻土、沙漠化防治、高原气象、草业科学及藏语信息系统等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工业科技方面:石油、化工、石油机械、超高压容器制造,核技术应用、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在全国有一定地位;农业科技方面:畜牧兽医、节水农业、旱地农业、日光温室等具有较高的科技水平;生物制品、中药(藏药)新药等在国内业占一席之地。 2、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初见端倪。2002年,甘肃大中型工业企业194个,有RD活动的单位数131个,拥有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76个,占企业总数的39%;科技活动人员29875人,占企业职工总数的6.36%,其中科学家工程师有18300人,占企业科技活动人员的61.3%;全年全省筹措科技活动经费250781万元,其中企业筹集科技经费达109720万元,政府拨款仅10623万元;RD总支出113123万元,其中大中型企业RD支出45675万元;民营科技企业已有471家,职工总人数达1.5万多人。企业科技投入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比例为43.75%,企业基本成为投资的主体。企业RD经费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例为0.51,居全国第22位。酒钢、金川公司等一批企业技术中心也先后成立,围绕企业的技术进步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改革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如雨后春笋、得到社会各方面极大关注。这说明甘肃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潜力,而且正在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 3、中介机构以服务为本、得到较快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