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教材_法理训魔_4_24.doc

  1. 1、本文档共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考试教材_法理训魔_4_24

目录 法理学 3 第一章 法的本体 3 第一节 法的概念 3 一、法的词源与词义 4 二、法的现象与法的本质 4 三、法的特征 6 四、法的作用 8 第二节 法的价值 9 一、法的价值的含义 9 二、法的价值判断与事实判断 10 三、法的价值的种类 11 四、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13 第三节 法的要素 14 一、法律规则 14 二、法律原则 16 三、权利与义务 18 四、法律概念 19 第四节 法的渊源与分类 20 一、法的渊源的概念 20 二、当代中国法的渊源 20 三、正式的法的渊源的效力原则 23 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24 五、法的分类 25 第五节 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 25 一、法律部门 25 二、法律体系 26 三、当代中国法律体系 26 第六节 法的效力 28 一、法的效力的含义、分类和法的效力范围 28 二、法的效力的根据 28 三、法的效力范围 28 四、法对人的效力 28 五、法的空间效力 29 六、法的时间效力 29 第七节 法律关系 29 一、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种类 29 二、法律关系主体 31 三、法律关系的内容 33 四、法律关系客体 34 五、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 35 第八节 法律责任 36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和种类 36 二、法律责任的竞合 38 三、归责与免责 38 四、法律制裁 39 第二章 法的运行 40 第一节 立法 40 一、立法的定义 40 二、立法体制 40 三、立法原则 41 四、立法程序 42 五、《立法法》与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43 第二节 执法与司法 44 一、法的实施的概念 44 二、执法 45 三、司法 46 第三节 守法与违法 48 一、守法 48 二、违法 49 第四节 法律监督 50 一、法律监督的含义 50 二、法律监督的实质和构成 50 三、国家法律监督体系 51 四、社会法律监督体系 52 五、《监督法》与当代中国法律监督制度的发展 52 第五节 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 53 一、法律解释 53 二、当代中国的法律解释体制 55 三、法律推理 56 四、演绎法律推理 56 五、类比法律推理 57 六、辩证法律推理 57 七、法律解释、法律推理、法律职业、法律思维相互之间的关系 57 八、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在法律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 58 九、法律解释与法律推理在审判活动中的应用 58 第三章 法的演进 59 第一节 法的起源 59 一、法的起源的各种学说及其与法的本质学说之间的关系 59 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60 三、法产生的过程与标志 60 四、法产生的一般规律 62 第二节 法的发展 63 一、法的历史类型 63 二、法的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64 三、法的继承与法的移植 65 第三节 法的传统 66 一、法的传统与当代中国法的传统 66 二、法的传统与法律意识 67 三、西方国家两大法系 68 第四节 法的现代化 69 一、法的现代化的含义 69 二、当代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特点 70 第五节 法治理论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1 一、法治的含义 71 二、由“法制”概念向“法治”概念的过渡 72 三、法治国家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73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74 第四章 法与社会 76 第一节 法与社会的一般理论 76 一、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 76 二、法的社会基础 76 三、法对社会的调整 77 四、法与和谐社会 77 五、法与节约型社会 78 第二节 法与经济 79 一、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79 二、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79 三、法与科学技术 80 第三节 法与政治 81 一、法与政治的一般关系 81 二、法与政策的联系和区别 82 三、法与国家 82 四、依法执政与政治文明 84 第四节 法与道德 85 一、法与道德的联系 85 二、法与道德的区别 86 第五节 法与宗教 87 一、法与宗教概述 87 二、法与宗教的相互影响 88 第六节 法与人权 89 一、人权的概念与层次 89 二、法与人权的一般关系 90 三、人权的法律保护实践 91 法理学 第一章 法的本体 第一节 法的概念 一、法的词源与词义 考察法的词源和词义,可以从中了解早期人类对法律现象的认识。不同民族的语言文字中关于法的用词,一定意义上表明各个民族对法的独特的评价、理解和期待。分析、研究法的词源与词义,有助于理解法律现象的历史演变及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 汉字“法”的古体为“灋”。由廌、水、去三字组成。据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一书的解释:“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刑”字的最初写法是“?”和“??”。??,刭也,强调的是杀戮;?,罚罪也,强调的是罚金。所谓“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