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探析.doc
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探析
摘 要: 学生给老师起绰号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中学校园里,主要包括姓名演绎、个性特征、灵感顿悟、潮汕方言等类型。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家庭管教不当、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和中学生心理发展不成熟所导致的。为此,家长应加强孩子的道德修养,培养其文明用语的习惯;教师应正确对待绰号现象,把握机会教育学生;学校应加强监管力度,提倡语言文明。
关键词: 中学校园 教师绰号 产生原因 应对措施
绰号又称诨号、诨名、混号等,是一种特殊的称谓形式,也是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指“由周围的人给起的补充名,常常是根据人物的某种特点或生活环境而起的……”。[1]绰号现象,自古有之。清代赵翼在《陔馀丛考》中对绰号论述道:“世俗轻薄子,互相品目,有混号。”“至贩夫牙侩,亦莫不各有一号……盗贼亦有别号,更何论他亦。”[2]在中学校园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绰号文化现象。我试在对汕头某中学调查的基础上,就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作探析。
一、五花八门的中学校园教师绰号
(一)姓名演绎类。
有很多中学教师的绰号与自己的姓名有关。这是由于学生在给老师起绰号时主要根据其名字的谐音,即利用语言中字与字、词与词音同、音近的现象,表达出语言运用者意欲传递的信息,[3]或选择姓名中的某个字进行联想扩展,从而选择了一个较为通俗的词语代替,时间一长,就成了该教师的绰号。如姓“袁”的老师就成了“猿猴”;有位老师叫“胡锋”,有的学生就叫他“蜜蜂”,或者干脆叫他“bee”。有个学生还编了顺口溜“葫芦蜂,蜂葫芦,葫芦里面小蜜蜂,看到大头蜂,叮了一口红通通”。有一女老师叫“崔尚金”,学生想到了不知哪部韩剧中的人物“崔尚宫”,因而得号“娘娘”。
(二)个性特征类。
教师的外貌特征、姿势、语言、声调、行为习惯、工作、生活作风都会受到学生的注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就会从中选出最具典型意义、为其他学生所能接受的特征作为教师的绰号。所以一般情况下,教师的绰号是学生根据某一最能代表该教师的典型特征起的。有根据所教学科起的,如:“地理卢”(地理老师姓卢)等;有根据教师外貌特征起的,如:“苏联猪”(体型胖且矮)、“86”(身高1.86米)、“大公鸡”(经常大声叫),等等;有根据教师习惯性语言起的,如:“这个这个”等;有根据教师工作作风起的,如“孙大炮”(喜欢吹牛)等;有根据其生活习惯起的,如:“夜猫儿”(喜欢熬夜)等。
(三)灵感顿悟类。
灵感顿悟是一种带有突破性的创造性思维认识活动。[4]中学生的思维跳跃性强,创意大胆新奇,往往能够采用出乎意料和超乎正常语法规则的方法,自由组合,另类搭配,创造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绰号,它往往带有较大的偶然性和突发性。这种类型的绰号在中学校园中比较少见,它很难与某位老师的个人特征联系上。例如课间同学们在一起说笑玩耍,当说到某位老师时,个别学生灵感突然爆发,将交谈的内容与某位老师联系起来,在得到在场学生的认可时,一个毫不相干的绰号便莫名其妙地落到了某位老师的头上。
(四)潮汕方言类。
语言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足以表现人性特点,是社会文化的载体,是打开人们心灵深处奥秘的钥匙。[5]方言则是语言的地方变体。潮汕方言是指流行于粤东一带的闽方言,旧时称潮州话或潮州方言,也称为汕头话或汕头方言。[6]汕头某中学的学生全部来自潮汕地区,学生在给老师起绰号时也不乏有许多以潮汕方言所起的绰号。如“虾虾”(动作举止缓慢柔弱)、“侯秋”(大胡子)、“姿娘型”(身体单薄或女性化严重的男老师)、“眯目”(小眼睛)、“鲤姑”(身胖眼大的女人)、“白仁”(过于老实)、“老咸”(为人吝啬)、“臭嘴”(经常批评学生),等等。
二、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日常管理工作不到位。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确规定“同学之间团结互助,正常交往,真诚相待,不叫侮辱性绰号,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7]但其中并没有涉及学生不给老师起绰号的相关规定,再加上学校教育过多地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对学生的道德行为教育相对较少,各个中学的管理层对这一问题大多是以漠视态度对待,包括班主任在内的管理人员,也很少有采取措施和行动来正确处理教师绰号文化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思想意识的发展。
(二)家庭管教不当。
家庭是学生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重要的模范,对中学生性格和行为的塑造起了关键性作用。但由于有些中学生家庭教育不当,出现放任型、专制型、溺爱型的管教方式,过于关心身体健康而未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的塑造,以及缺乏明确的行为指导和活动监督,养成中学生的不良性格和行为,从而导致中学校园教师绰号文化现象的泛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