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杉木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对杉木生长及土壤理化性质影响 摘 要:该文分析了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全部移除以及炼山等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林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方式在提高杉木林的生长量以及改良土壤理化性质的能力方面均优于炼山处理,而采伐剩余物全部移除方式改良土壤的能力最差。建议今后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采用带状清理方式,从而实现杉木林的可持续经营
关键词:杉木;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土壤理化性质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9-0105-03
Abstract:Chinese fi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imber tree species in southern China. Clean-banded logging residue,remove logging residue and controlled burning cleaned logging residue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gging residue clearances on the growth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fir forest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Clean-banded logging residue had the better effect on growth 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inese fir forest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led burning cleaned logging residue,and remove logging residue was the worst;using clean-banded logging residue to clear logging residue was suggested,so as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Chinese fir forest.
Key words:Chinese fir;Logging residue;Clearance;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树种,广泛种植于我国南方17个省区。由于杉木具有生长快、干形通直、出材率高等特点,且近年来杉木木材价格一直处于较高价位,南方丘陵山区林农普遍喜欢种植杉木,杉木人工林的种植面积呈不断扩大的趋??[1-2]。在杉木造林过程中,采伐剩余物清理是必要的一个环节。传统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采伐剩余物清理多数采用炼山的方式,诸多研究结果表明,炼山虽然在造林初期会改善土壤及的物理性质和表层土的化学性质,但也会造成生态系统灰分损失及水土流失,不利于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3-5]。鉴于此,本文通过在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建立标准地,分析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全部移除以及炼山等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对杉木林生长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杉木人工林的科学造林以及地力长期维持奠定理论参考依据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福建省连城县营上国有林场鲜坑垄工区,地理位置为116°52′20″E,25°47′30″N,属戴云山中山带长坡下部,典型的南方山地丘陵地貌。试验地海拔460m,年平均气温13.9~19.7℃,其中最高温度38.6℃,最低气温-4.7℃,年平均降雨量1740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78h,年平均相对湿度76%,全年无霜期296d。坡向为东南坡,坡度21°,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红壤。试验地前身为杉木林采伐迹地,采伐时间为2011年8月
2 试验设计及样品取样
2.1 试验设计 2011年12月,在杉木林采伐迹地上选取面积较大的一个地块作为试验地。为消除立地因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因素分别为采伐剩余物全部移除、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及采伐剩余物炼山清理。在采伐剩余物带状清理中,带与带之间间隔为4m,带宽为2m。在下坡位采伐迹地上建立9个20m×20m的标准地,按随机数表分别在不同标准地内布置不同的采伐剩余物清理方式。2012年2月中旬挖暗穴造杉木人工林,造林密度为2 505株/hm2。造林当年6月中旬扩穴培兜、全面锄草1次,造林第2年、第3年6月及9月分别劈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nit 5 We’re family 第1课时(Get ready)(课件)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中国民间传说:田螺姑娘.ppt
- 医院岗位风险分级监管制度.docx VIP
- 八年级班级工作计划第一学期.pdf VIP
- 甘肃省平凉崆峒区2024年中考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硅片加工表面抛光.ppt
- 正大猪三宝饲料推广会流程和操作实务.ppt
- 安徽省腰椎间盘突出症分级诊疗指南(2015年版)安徽省医学会(发布时间:2016-01).pdf VIP
- 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抽样单&填表说明.doc
- TASCAM达斯冠专业音响CD-RW901MKII说明书用户手册(1).pdf
文档评论(0)